2014-03-27
不再「樓換樓」?辣招衍生的新問題
要知清楚世情、或者市況,與的士司機傾談是一個好的方法,因為他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界別的人,而且與乘客也是相遇在屬於私人空間的車廂內,所以的士司機見證了民生、對市場變化甚至可以說是瞭如指掌,許多時我在生意上有重大決定的時候,都會和的士司機傾一傾。
昨天,因為我的司機病假,我一天內就坐了兩次長途的士,與闊別多時的士司機老友聚頭自然互相問候,發覺兩位司機最近也打算置業,但置業的方式不是傳統主流的樓換樓,而是買多一層。
其中一個司機洪哥,他的兒子長大了,於是這位廿四孝老豆打算幫他給首期,然後讓兒子自己供樓,問他為何不「樓換樓」去換一間更大的屋一起住?他也說曾經考慮過,但有多項「辣招稅」情形之下,卻擔心如果兩三年內出現了經濟或者困難時,便要面對懲罰性稅款了,於是將現有供滿的單位繼續保留,然後用兒子首次置業的身份去再買樓,既可保本,又可以為兒子打算!更加也避免了樓市辣招可能引起的困擾!我聽了後倒覺得這個可能是樓市辣招下形成的新常態。市場是有生命的,他會隨著市場上的成本和風險作變化及衍生的,辣招的稅項一樣會衍生的新市場模式,甚至新的投資方法!
以上只是一個個案。但是如果這個個案是愈來愈多出現的話,我們就要小心以上的模式是反映一個家庭的置業變化,除了舊模式的樓換樓,即一層細換一層大之外,現在偏偏就是少了人放盤!以前是一百個家庭再置業可能衍生到一百個需求和一百個供應,現在是一百個家庭只衍生一百個需要,失去了一百個供應!
另一個同一日我遇見的士老友是菁姐,無獨有隅,她也是要面對細樓換大樓的需要,不過她一樣是決定了買多一層,也是在避免納辣招稅之餘,給自己下一代有置業的機會,她是香港典型的小市民,偉大地想接媽媽搬入自己供滿樓的家中,然後買多一層讓初出茅廬的兒子獨立搬出去。當我一日中見到第二個老友是買多層樓去代替以前的以細換大,先不談這個模式受到多少樓市辣招所影響,但是人們不願放盤的風氣顯而易見!
如果這種放盤保守風氣繼續的話,市場是很難供求平衡的!所以筆者一直認為政府不單只做好需求管理,更加要做供應管理,而供應不只新的一手市場,是應該包括份量大得多的二手市場!愈多人放盤,樓市才能得到調節和調整,無論升跌也更健康!
菁姐的故事還未完,她為兒子計劃的置業還未圓夢,因為在管制樓市下銀行過份保守,令她就算肯擔保自己的兒子,上車置業亦不容易,希望政府留意這個情況,如果樓市辣招不可以令到想上車的人增加到置業機會的話,這便沒有意義了!
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呼籲立法會盡快通過雙倍印花稅草案,令政府可因應外圍環境的轉變,迅速調整需求管理措施。的確,辣招的效用雖不容置疑,但去勢已「老」,在支持政府的角度來說,有關的各項樓市辣招應該要作出改變,以迎合不斷改變中的形勢,否則會衍生出副作用,為未來的民生製造了問題,我認為立法會應該盡快通過尚餘的《2013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以令政府好為辣招作出調整。
為何近年政府發售地皮不斷出現流標?顯然,樓價低了,房地產的運作包括策劃、建屋、銷售也比以前嚴謹了,也即是說投資成本多了,風險也多了!再說多次市場是有生命的,它會懂得適應、閃避、甚至「還擊」作回應的。
十分清楚,再投資的門檻高了,風險大了,成本高了!無論一手發展商還是二手業主放盤的意欲也低了,選擇「揸貨」了,市場上的轉流減少供應自己不會多。樓價想大跌,其實並不容易。
我認為政府是想不斷優化樓市辣招的,作為市民,議會愈多不同的意見去討論都會歡迎的,但是效率必須要快,很多政策都是在超慢效率去運作及過份冗長的爭拗。「唔該快D」!希望立法會快些通過《2013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令政府可以根據現況作微調!
【你點睇】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你點睇未來數年的世界局勢?你認為中美關係前景會如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