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4
搞活夜市、股市、樓市
香港疫後復常大半年,特區政府在各方各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經濟在重新開放有短暫反彈,但後勁不繼,外貿持續疲弱,本地經濟消費受內地價廉物美衝擊,市民傾向往外旅行或北上消費,本地市面特別是晚市淡靜,股市低迷,樓價下挫,最近更有一幅政府地皮流標,社會各界與特區政府都很心焦,本篇就簡單討論如何搞活夜市、股市和樓市。
疫情改變生活模式 夜市蕭條
先說如何搞活夜市。近期香港的出境人次多過入境人次是不爭事實,社交平台經常被外遊或北上消費的朋友洗版。有入境處陸路工作入境人員告訴我,兩地人流都是潮水式的,港人周末早上北上晚上回歸,內地旅客也是朝早來港晚上回家,不留港住宿。面對冷清的市面,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要在短期內搞活夜市,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負責制訂方案,一時間,爺孫落吧、大笪地、睇相占卜等等建議此起彼落。
(Shutterstock)
所謂夜市,廣義來說是泛指整體夜間經濟,狹義則是指地攤經濟,例如廟街或六七十年代的大笪地。因此,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甚麼香港沒了夜市?夜間經濟為甚麼沒聲沒色?我認為至少有兩大原因。
第一,疫情三年的確改變了港人的生活模式。現在我們下班便回家吃飯,和家人共享天倫;加上網上平台發達,我們可以窩在家裏叫外賣、煲劇、看電影,以至網上購物,晚上外出消費的動機低了很多。像我參加那麼多地區活動,九時散席時,酒樓大廳大多只餘兩三枱散客,冷冷清清的。
時代進步 不能盲搞大笪地
第二,地攤經濟沒落,我認為是因為時代的進步。我記得小時候媽媽有帶我去上環新填地、大笪地,去照田雞、食碗仔翅,那是「平民夜總會」,是未發達社會的基層經濟特徵。數十年過去,現在香港已是高度發展、高度規管的城市,社會性質改變,市民對生活環境和衛生要求越來越高,太嘈吵熱鬧是噪音,霓虹光管太繽紛是光污染,小販不能無牌,貨物不能阻街,食物必須衛生乾淨。
今時今日,我們不能時光倒流走回頭路,盲搞大笪地,反而要想怎樣推陳出新,升級轉型。再者,多賣幾串魚蛋對推動整體經濟沒大幫助,香港要追求高質量發展。
搞夜間經濟要針對特定客群
另一點十分重要,我們要清楚界定搞夜市要吸引哪類客群?哪類人出來消費對夜間經濟最有幫助?真的是早睡早起的爺爺奶奶?「聽朝要返學」的孫仔孫女?當然不是。我認為最有力出來消費的是年輕人、專業人士和海外遊客,未來的夜市要針對他們的喜好和品味來搞,例如大型音樂會、體育活動、主題嘉年華、文藝展覽、電影節等等,要能吸引年輕人出來活動,也能吸引遊客留港過夜,才能帶動消費。香港可以多邀請例如BLACKPINK等國際歌星和內地頂流來香港搞演唱會、見面會,一定超多粉絲捧場,帶旺市面和周邊活動。
此外,商界、商場是重要持份者。商界反應快、主意多,商場可主動延長營業時間,推出多些晚間消費優惠,泊車便宜一點、看電影便宜一點、食飯購物優惠多一點,我相信有一定吸引力。
內地有政策支持夜間經濟
近年內地多個省市都有政策支持夜間經濟、地攤經濟,不少地方的夜市搞得有聲有色。上星期我到訪佛山,晚上視察了「火出圈」的燈湖西街夜市。燈湖西街本身是商業街,交通便利,位於千燈湖畔,夜色優美,四周張燈結彩,有很多打卡點,有網紅駐唱,攤檔成行成市,食物和貨品花款多,買的賣的主要都是年輕人,大家在湖邊烤串喝酒,好吃好玩。佛山的經濟結構和香港完全不同,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比香港低,加上很多年輕人失業,在夜市擺攤是謀生選擇。附近居民不單不介意晚上那麼熱鬧,甚至會一家大細下樓幫襯,加上遊客,人流自然旺。
香港若要搞這類夜市,不論在地區選址、交通配套、牌照規管、光和噪音限制,以至夜市主題、食物和貨品特色,都要靈活處理,才有生機。
內地率先調低股票印花稅
港股近半年表現疲弱,今年1月至7月的日均成交跌至一千一百三十六億元,其中6月的日均成交更跌破千億,只有九百九十八億元。對於如何激活股市,我認為減輕股票買賣的交易成本是可行之法。內地已於8月27日出招,宣布股票印花稅由0.1%減半至0.05%,減幅達50%。我認為香港也可下調股票印花稅,否則港股稅率較內地高出4.2倍,若兩地的交易成本差異持續擴大,「北水」買賣港股的意欲將大減,影響深遠。
建議股票印花稅下調至0.1%
新民黨於今年初提交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書已建議特區政府把股票印花稅由0.13%下調至0.1%。8月17日,新民黨向行政長官提交了《施政報告》建議書,再次建議下調股票印花稅至0.1%,我們認為可帶動交投、提高股票交易的流通性、吸引高頻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的券商,以及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
我於7月5日的立法會大會提出書面質詢,問特區政府會否下調股票印花稅。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覆指,「若按2022至2023年度股票交易印花稅實際收入作出估算,調低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至0.1%或0%將令政府減少分別約一百二十三億元或五百三十一億元的財政收入,佔該年度總體收入約2%或9%。」我理解減收股票印花稅將影響庫房收入,因此特區政府非常謹慎,不過我認為股市回暖後有望抵銷對庫房收入的影響,希望行政長官仔細考慮建議。
盡快改革創業板
主板及創業板(GEM)的表現也不理想。2022年,主板及創業板的總成交金額較2021年下跌25.4%,新上市公司數目由2018年的二百一十八宗,下跌至2022年的九十宗。來港上市的海外企業數目不斷下跌,由2020年的十四宗,跌至2023年上半年的零宗。中小企在香港上市成本高、時間長,最終成功上市的中小企很少,創業板由2021年第一季至今,新股上市數目維持在零宗,即是沒有上市個案,反映創業板極需改革,我認為要簡化上市手續,提高透明度,縮短時間,提高效率;或者另設新的融資平台。
此外,目前國際局勢及地緣政治嚴峻,預料今後歐美資金不容易流入香港,因此特區政府必須洞悉利害,加大力度,積極吸引中東、東盟及其他新興市場企業來港上市,推動證券市場多元化,為香港引入更多資金。
行政長官剛於8月29日宣布,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研究怎樣增加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期望「小組」接納我和新民黨的建議。
樓價下挫 地皮流標
最後說說樓市。高息環境,新盤低開,樓市低迷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根據特區政府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住宅樓價已較2021年高位下跌了13%。最近亦有報導指樓價指數已連挫三個月,各類型單位的樓價指數全面下跌,其中面積1722方呎或以上的豪宅樓價指數按月下跌1.89%,面積431方呎或以下的細單位樓價指數也按月下跌1.4%,預料全年樓價指數將下跌2%至3%。
此外,今年先後有四幅地皮流標,最近一幅因為只有一間中小型發展商入標而且未達底價,因而流標。反映地產商對樓市沒信心。
雖然政府內部流傳一個說法,指地產商其實不支持特區政府大規模造地,因為會影响他們的土地儲備云云。我認為這說法難以成立,一是因為當地產商手上的地皮用盡,他們也要增加土地儲備的;二是當特區政府要推展巨型項目,例如「北部都會區」要在未來二十年造地三千公頃,也是需要地產商支持的。
「辣招」不易撤 調整從價印花稅稅階
以目前的經濟格局來說,股市樓市均低迷,的確對政府稅收及整體經濟不利。若樓市持續下跌至市民可以「執平貨」的水平,那可能是經濟大衰退,像2003年「沙士」的時候,當然不是社會樂見的。
社會上有聲音呼籲「減辣」甚至「撤辣」,我則認為打擊炒賣的「辣招」特別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SSD)不能隨便撤,但是可推出其他措施激活樓市。新民黨建議調整從價印花稅(Ad Valorem Stamp Duty,AVD)的稅階,凡香港永久性居民首置物業,只要該物業樓價在六百萬元或以下,劃一從價印花稅為一百元,相信可鼓勵更多中產或夾心家庭置業。
來港人才置業「先買後繳」印花稅
另外,為吸引來港人才在香港置業定居,新民黨建議「先買後繳」印花稅,即是,非永久性居民首次置業時,先不用於買樓時繳付首置印花稅,但契約上須在土地登記冊中加上「第一押記」(first charge),待他居港滿七年成為永久性居民,「第一押記」將自動取消。若他未住滿七年便賣樓,那麼他便得繳付該筆首置印花稅。
特區政府必須快速應變
其實不論是股票印花稅抑或物業印花稅的稅階稅率,都是可加可減的,特區政府必須因應市場環境,快速應變,盡快出招激活股市樓市,搞活資本市場,活躍市面氣氛,提振經濟,推進轉型,讓香港邁向高質量發展模式,才是王道。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