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經濟株連當武器 美國霸權顯衰敗
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維護其全球霸主地位,在中東北非等地,主要靠發動顏色革命及狂轟濫炸,但除了把這些地方弄至民不聊生、難民湧現外,也無甚成果。中國與俄國都被美國視為對其霸權的最大威脅,但在這兩國發動顏色革命十分困難,連香港的黑暴也以失敗告終。若是改為軍事上的打擊,風險又太大,美國不敢,所以近年美國發展出一套新的戰略,便是把幾個與經濟有關的領域都武器化,所以有科技戰、貿易戰、金融戰等出現。
此種把經濟領域拖入戰場的手段也許在短綫稍有利益,但中長綫都不啻是飲鴆止渴,把自己的霸權推入墳墓,而且還會危害別的國家,為全球經濟種下禍根。美國所用的方法不止於禁運、加稅等等傳統手段,它們還是株連式的,誰不聽從指令,就算本來是局外人,制裁大棒也會殺到,產品中哪怕沾了一點美國的科技,也可能要停產,其他國家過去用人民血汗產品換回來的美元,突然會變得不能使用或甚至被凍結掠奪。這些都完全違反了戰後美國有參與設計建構的全球政經秩序,但美國卻完全不加理會。
破壞全球化秩序
此種新戰略是全球化的逆反,無論其最初的打擊目標是誰,其破壞性都會溢漏,打擊了一大片國家,包括美國自己。要明白此點,我們需先了解全球化的含義。
(iStock)
全球化對世界的生產力有巨大的推進作用。亞當史密在《國富論》的第一章第一節已解釋,貿易可打破自給自足村落之間生死不相往來的生產模式,有了貿易,各生產者便可分工,製造自己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再與別國交易。經過分工後的生產,不但可即時發揮到比較優勢,效率立升,而且熟能生巧,長期地生產同一產品或進行同一工序,累積的經驗會愈來愈多,技術也會不斷進步,這便是全球化生產力不斷上升的來源。但分工與貿易又顯然需要一些條件去保護,國與國之間需要互相依賴,好處是可減少戰爭,但若當中有人破壞既有秩序,既然大家都攬在一起,便人人都有可能蒙受損失。在戰後,世貿、國際貨幣基金、世銀等機構紛紛成立,當中便有監管仲裁以維持既定市場秩序的功能,防止有壞孩子亂搞一通,保障各國在貿易與分工中共贏。
全球化再深化下去後,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並不一定在某產品上,而是在某工序上。一件最終產品可涉及數以百計的工序或半製成產品,而這些工序可能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完成的,若某個國家專長某一工序,她多多少少都有了一點壟斷實力,她若突然不幹,整個生產流程都會斷掉。美國做得更絕,她對芯片等科技產品,有一定的掌控力量,她可要脅各國,誰不聽她的話,不但會斷絕某些芯片的供應,而且連含有該種芯片的產品,即使比重甚低,也不准生產,不准消費。此種濫用權力或影響力,十分危險,其他國家一樣可控制某些生產流程或產品,若每個國家都這樣做,全球化的生產環境必定瓦解,大家走回自力更生之路,生產力大跌。
4年前美國開始打壓華為時,用的藉口是華為的器材有後門,可以出現國家安全問題。其實經過國際上多個專家團隊的檢驗,早已知道這只是莫須有的藉口,技術上安全隱患並不存在。華為並無屈服,反而投入資源發展更獨立更高深的新科技,美國的芯片商現時失去大額生意後,還是憂心中國幾年後自己能造出更高質量的芯片,搶去美國的大片市場。華為愈戰愈勇,正顯出以科技制裁作武器的短視。至於俄羅斯,更打算不再交付專利產權的費用,若這樣搞下去,她還可以完全不理專利權,把別國的高科技產品都自行仿製,美國又怎奈何得了她?
美元地位將下降
把SWIFT作武器,趕俄羅斯出局,也是愚蠢的策略。美元霸權為美國帶來重大利益,但這有個前提,是各國都樂於用美元作交易及儲備。現在使用美元所涉及的風險被完全顯露出來,誰敢不考慮分散風險,減少使用美元?俄羅斯大概率地會多用人民幣作交易及儲值貨幣,並參與人民幣的CIPS支付系統,連沙特阿拉伯也建議可用人民幣作買賣石油的貨幣,美元霸權已出現裂縫,這正是因為美國不智地把貨幣作成戰爭工具的政策所造成。將來美國靠印鈔票度日的政策,很難在美元地位下降後仍能得心應手。
阻止其他國家購買俄的石油與天然氣也不知是誰想出來的笨招,俄是能源生產大國,奇貨可居,美以禁運作武器,希望擴大制裁的效果,但這只會招致怨聲載道,歐洲國家尤其受不了。西方傳媒雖吹噓西方社會在使用這些經濟工具時如何團結,但只要一看哪個國家肯參與制裁,便知此政策如何失敗及缺乏持久性。全球各國中,亞洲數十個國家只有日本、南韓及新加坡有參與,非洲、南美洲沒有一個國家願意,歐洲因有北約的關係,有些國家被迫呼應一下,但不是沒有反對聲音。世界大多數國家還認同中國的中立政策,未來中國大有機會成為新秩序的構建者。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