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2
強積金檢討 遲來半步
今年五月,無線電視的《財經透視》委託我做義工,研究強積金各個基金的收費與其風險及回報有甚麼關係。強積金管理局大力幫忙,向我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使我能確定基金表現與其收費高低並無重大關係,若說是有關係,也只是收費高的基金平均而言表現更差,我在7月17日本欄也提過此事。我交給無線的圖表亦清楚顯示有不少基金從2007年3月至今年3月是虧蝕的,但平均而言卻是仍有進帳。消委會最近公布的相關調查報告並無超越我早前所得的資料。
香港基金收費 食水太深
傳媒對有不少基金見紅,顯得大驚小怪。2007年是香港以至世界不少地方股市的高峰期,後經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今天香港的股市仍未收復失地,有部分基金見紅是意料中事。量度這類長遠投資的效益最忌是把眼光選擇性地局限於某個特定時段,必須用長期的回報計算。其實在購入基金期間,股價低殘並非壞事,因為這會降低自己的投資成本,有利將來股價回升時爭取更大的回報。
不過,強積金收費高昂卻的確是蠶食打工仔收益的禍根。現在525個基金中,收費的中位數是資產的1.74%,我在美國教書時所參加的退休基金,包含股票的,今天的收費也不超過0.6%,債券的則不超過0.3%,而且服務及表現遠勝香港。香港的基金不是食水太深是甚麼?
設中央公積金 減自由選擇限制
我在1998年出版的拙作《老有所養——退休保障評議》一書中早已指出(據我所知,是香港第一個人指出),讓僱主代替僱員選擇基金必會引來道德風險,從而因競爭減弱而推高收費。我同時指出,我們不應忘記,「強積金是強制性的,已剝奪了受僱者的部分選擇權」,「因此,盡量減少對自由選擇的限制,也就格外顯得重要。也許在強積金運行了五、六年後,管理局應檢討這項政策(即容許員工自己選擇基金)。」(見該書138至140頁)
下月實施的「半自由行」,是遲來的半步,比我希望的在2006年左右作檢討是晚了幾年,再次確認公營部門不是危機殺到埋身便不會反應這佛利民所提過的定律。說它只是半步,是因為不少限制選擇權及阻礙競爭的規範仍在。為甚麼掃除不了這些障礙?我相信是強積金管理局牙力不夠,頂不住基金銀行界的壓力所致。倘若基金平均收費不能在短時間內降至1%以下,強積金管理局可考慮設立目標為簡單保本的中央公積金,僱員出糧時可選擇把款項悉數存入此中央公積金,但同時保有隨時轉到其他私營基金的權利。
香港人口老化所造成的特殊人口結構,已使到全民退保此類跨代式的退休方案在財政上全不可行。自己為自己儲蓄是強積金的精神,方向正確,但若在細節上不尊重經濟規律,製造道德風險,一樣可造成困難。
轉載自晴報http://skypost.hk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