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2-10-04

十八大後應扭轉「國進民退」

  十八大下月召開,中國的經濟政策會不會有所改變?

 

 

  我相信開放政策不會有大改變,但與內地同行交流時,大家都希望能扭轉過去幾年「國進民退」的逆流,否則中國的長遠發展會被拖慢。

 

國企增長動力 遠不及民企

 

  中國的人均GDP,在扣除通脹因素後,2011年是1978年的16倍,如此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經濟奇蹟靠甚麼造成?原因之一是靠民營企業的強勁增長動力,而不是靠效率低下的國企。1980年國有工業的總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76%,城鄉個體民企工業的總產值只佔0.02%;但到了1999年,國企工業產值的比重已跌至26%,但個體企業卻升至17%。由此可知,個體民企的增長動力遠大於國企。

 

  此種增長絕非倖至,而是有著實質的效率作基礎。同樣在1999年,國有或國有控股工業所擁有的資產是民營工業的35.2倍,但國企的工業總產值卻只是民企工業的10.96倍。國企向銀行貸款較易,擁有這麼多的資產,又往往具有壟斷力量,但表現卻如此差勁,最好的做法當然是把資源轉投到民企之上。

 

  不過,世事往往不如人願。2007年中國的總投資額中,31.4%投給了國企和集體企業,投到私營或個體企業的則有24.11%;到了2010年,投到國企集體企業的比重竟還上升至33.8%,而私營或個體企業則下降至22.8%,這正是「國進民退」的真實寫照。

 

  此種「國進民退」的現象,是否因為國企有所長進,效率改善,因而吸引到多些投資?誠然,不少國企已股份化,受到市場監管,但其低效局面仍未根本改變。我們可以用多個標準來看此問題,但都得不到證據說國企表現比民企好,值得把資源從民企轉至國企。

 

  在2010年,國企或國有控股工業所擁有的資產已跌至等於民營工業資產的2.12倍,但其工業總產值卻也跌至只及民營工業的87%。國企佔用更多的資源,但產值低於民企,前者效率不振的格局絲毫未改。

 

佔用更多資源 效率依然不振

 

  我們也可用利潤或回報率去審察國企民企的表現,2010年國企工業的利潤等於其資產的5.9%,但民企工業卻有12.9%,二者高下又是清楚不過。

 

  至於創造就業方面,國企工業也是差強人意,從1999年至2010年,其僱用員工下降了46%,但民企工業卻增加了1346%!

 

  近年的「國進民退」是改革開放以來「國退民進」的逆流,有說其出現是因為2008年中央用四萬億救市時對國企特別優惠,但據我觀察,民企早在金融海嘯之前已受到壓力,我在2008年到內地參加過兩次有關民企的研討會,民企的代表早已在叫苦連天了。

 

轉載自晴報http://skypost.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