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FOCUS】PMI萎縮施壓3月數據 地產軟著陸仍費思量
當農曆新年及信貸「開門紅」兩大效應消退,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動力如何?先行指標3月官方製造業PMI直落榮枯線以下報49.5(預期:49.9),加上本土疫情、地緣衝突,似預示前景荊棘密布。如何應對?國務院、央媽分別喊出「穩定經濟的政策早出快出」、「提振信心,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價格指數續升,顯不祥之兆
中國首2月經濟數據亮瞎雙眼,3月會否如坊間預期所指「全面惡化」?看看國家統計局周四(31日)揭盅的先行指標或有線索。
3月製造業PMI時隔4個月再失守臨界點,生產、新訂單等5大分類指數全數盡墨;更不祥的兆頭則是,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出廠價格雙雙續升至5個月最高,中國愈見難在全球走向滯脹之際獨善其身,中小企經營壓力百上加斤。此外,本土疫情幾何式上升,拖累服務業景氣水平明顯回落,鐵路/航空、餐飲、住宿更首當其衝,商務活動指數重挫逾20個百分點。
對此,最新國務院常務會議疾呼,「穩定經濟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的措施,制定應對可能遇到更大不確定性的預案」;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公報亦高喊,「提振信心,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強化跨周期調節和逆周期調節」。
隱性債務、居民槓桿添掣肘
「早出快出」、「提振信心」,意味穩增長出招加力已刻不容緩,但耐人尋味的是,面對地產銷售急凍、房企違約頻發,近期的國常會卻對「房地產」三字隻字不提,人行一季度例會公報有關房地產的表述亦相比去年四季度隻字未改。相比各地因城施策鬆綁出招不斷,最高層的取態可謂安靜得出奇,何解?
會否如2014年「930」一錘定音救市的最大不確定性有二,一是房企的隱性債務,二是居民的加槓桿能力。對於前者,包括私募債、信託貸款等隱性債務的黑洞有多大,將決定今次信貸危機的程度有多深,而近期羅賓咸永道等國際大行紛紛辭任內房審計師,以及逾十家開發商宣布延遲發布年報,更令摸底撲朔迷離。
對於後者,去年底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高達38.32萬億元,居民部門槓桿率62.2%,惠譽就警告,如按揭鬆綁的措施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延伸至一線市場,可能給居民槓桿水平以及中資銀行的資產質量帶來潛在風險。
如此看,咬定全年增長目標,當局不乏「基建保底」、「退稅輸血」兩大利器,但如何確保風高浪急的房地產軟著陸,仍費思量。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