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FOCUS】短平快邁高精尖 十四五「網絡」讓路「製造」
短、平、快要邁向高、精、尖。周四(29日)閉幕的中共五中全會,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列為2035遠景的九大目標之一,誓要以「創新」及「科技自立自強」突破美國圍堵,以「製造強國」領銜實現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
至於另一重點「雙循環」,會議首次提出「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或意味未來政策重心由貨幣轉向財政,分配機制及資產洗牌在所難免。
「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成關鍵
中國遭遇「百年未有大變局」之際,下一個5年的發展藍圖「十四五」規劃,乃至2035年遠景目標倍受關注。
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到2035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一連4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五中全會,昨日下午閉幕後發布逾6000字的會議公報,提出到2035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邁大台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主要目標。
分析測算,人均GDP若要由現時的約1萬美元增至屆時的1.5萬-2萬美元水平,意味潛在名義GDP年均增速將達4%-4.5%。
如何實現此宏圖偉略?要義有二--科技自立自強;及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關於前者,會議將「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放在十四五規劃12大工作重點之首,並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為2035年遠景9大目標之首。
最大專利申請國,惟多屬實用創新
到底何謂「核心科技」?按國家發改委上月公布的指導意見,首要當屬基礎材料、關鍵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鍵軟件。中國於全球創新指數(GII)最新排名第14位,,去年全國研發經費支出逾2.2萬億人幣,僅次美國,為何最高層仍要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原因就在於基礎工業「短、平、快」太多,而「高、精、尖」太少。
GII分項數據顯示,中國儘管是全球最大的專利申請國,但專利多屬實用創新,並非重要理論或技術突破。鑒於此,中國去年向貿易夥伴支付的專利特許權使用/許可費仍高達逾343億美元。
此外,儘管中國的創新先鋒華為的每年研發投入佔銷售額比重高達雙位數,但整體上市公司平均年度研發支出不到2%,且研發投入及產出間存在巨大浪費。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房產稅或落地
關於「雙循環」,會議除了強調質量、效益、結構、農業、產業鏈外,首次提出「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並將十三五強調「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轉為「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未來重點料向財政政策、實體經濟傾斜。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周五(30日)再指,十四五時期將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准性。
鑒於此,久聞樓梯響的房地產稅會否靴子落地,關注勢再升溫,而中國家庭以磚頭為最大資產的財富配置方式,會否轉至資本市場,洗牌或在所難免。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