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Text: macau.dPhoto: 相片由作者提供
澳門文旅新地標率先睇——保利美高梅博物館首展 「圓明園四獸首」來了
朋友遊澳門,除歎酒店、嘗美食,都會要求我帶他們來一趟文化深度遊,走遍大街小巷,打卡特色建築及歴史城區外,參觀博物館看展覽亦是必選項目。不說不知,在澳門這座小城,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及展覽廳,竟達四十多間。
最近,澳門又多一個文旅新地標——剛於本月開幕的「保利美高梅博物館」,坐落於澳門美高梅二樓,面積近2,000平方米,按國家一級文物展示標準建造,上星期我便率先感受了一次全感官的藝術文化體驗。
開館首展是 「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絲路遺珍」 ,要知道在明朝晚期至清朝中前期,澳門是中外貿易最便捷的中轉站,當時以澳門為結點的貿易航線便有三條:澳門——日本、澳門——馬尼拉——美洲、澳門——果阿——歐洲,今次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展覽設在澳門,可說別具意義。
展館前廳採多媒體裝置,穹頂圖案為代表澳門的蓮花,LED投影展示海上絲路的發展。
博物館以非遺工藝柱為標誌,採斗拱為頂,飾以精緻的景泰藍工藝。
既然展覽是「邂逅絲路遺珍」,絲綢自然亦是重要的一環,其中有這幅雲錦《絲路華章》卷軸。
甫走進展館正廳,即看到大型LED屏幕的多媒體藝術裝置,以投影動畫展示海上絲路在中國不同年代的發展;當中分為季風、文脈、交織以及聯結4大主題,展出共184組、228件珍貴文物館藏及當代藝術珍品,當中近30件更為國家一級文物。
之所以說是全感觀看展,除大型光影裝置外,部分重點藏品更可透過OLED互動技術,藉屏幕觸控,了解展品的詳細資料,包括源起、出處、製作、甚至紋樣(花紋及圖樣),提供多角度的展品觀賞體驗。
透過OLED屏幕觸控,可對展品有更深的了解。
博物館於不同區域鑲嵌了12款共24個,來自絲路之路沿線國家傳統文化的圖騰紋飾,圖代表國家為西班牙。
要說「海上絲綢之路」的主題,中國數百年前以來在這出口最多的,自是瓷器,故海上絲路亦被稱為「海上陶瓷之路」;在「海絲沉船」這部分,便藉文物訴說海上貿易的昔日景象,見證水下封存的古老歷史。當中除欣賞到當時遠銷海外、現今重新回購的藏品,還有由沉船打撈出水的海撈瓷,部分展品更可見因常年受海水浸泡,形成難以去除的石灰質或鐵質凝結附著物。
元代青花鳳穿花卉紋玉壺春瓶,瓶上難以去除的附著物清晰可見。
由香港保利藝術中心借出的「唐三彩文官俑」,為盛唐之作,以黃、綠、啡三色為主,高逾一米,為重點藏品之一。
唐代銅鎏金香盒,兩半鏤空囊體中的特別結構,運用航空上的陀螺儀原理,無論如何握持香盒,內置的香鉢仍能保持平衡狀態,確保香料不外洩。
宋代青貼塑枕,是南海出水文物中極為罕見。
清廣彩開光波斯文人物花卉紋碗。
另一吸引我的,是12幅由南海博物館借出的清代通草畫藏品,作畫的材質並非一般畫紙,而是選特別的造紙技術,以一種名為通草的灌木,取雪白的莖髓,直接切成薄片,製成特別的紙材,採西洋水彩的畫風,畫的卻是中式素材,中西融合又一體現。今次展出的雖已是百年前的作品,卻仍保持畫色亮麗;據講當時採用的是十九世紀產自法國的一種水彩顏料,現今再出產的水彩已難以達致原作的效果了。
在特別的通草紙上進行彩繪的通草畫展品,題材以中式元素為主。
造船技術的演進,使人類逐步走向大海,拉開大航海時代文明的序幕。
出自中國當代藝術家吳高鐘,名為「漂流瓶——100年」的裝置,製作時曾公開邀請所有人撰寫信件,表達對未來海上絲路的展望與期許。內藏的5千封信將於一百年後,即2123年打開。
展覽的必看亮點,自是「圓明園四獸首」,包括牛首、虎首、猴首及豬首的銅像真品,展箱後方更配合大型LED裝置,幻變出北京圓明園海晏堂及噴泉的光影虛擬背景,大有讓四獸首重返當年舊地的意味。但想一睹這幾件國寶真品,就要在明年一月之前到來参觀了,因為在這之後,由保利博物館借出的 4 件獸首真品,將需歸還並轉到其他地方巡展了。
重點展出項目自是「圓明園四獸首」,想看真品務必在明年一月之前來啊。
觀看展覽需於網上預約,再到澳門美高梅專櫃取票入場。
展覽Info :
藍色飄帶———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絲路遺珍
地址:澳門美高梅2樓「保利美高梅博物館」
日期:即日至2025年9月
時段:星期一至星期四 11:00 日AM– 19:00PM
星期五 11:00 AM– 21:00PM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0:00 AM– 20:00PM
入場:免費
查詢或預約電話:(853)8802 8888
電子郵件 : museum@mgm.mo
導賞服務:下午3時– 廣東話
下午5時– 普通話
*其他語言或時段可另行安排,需提前至少兩天預約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