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3
中日美英釋放數據潛力,加速數碼轉型!香港何時真正晉身智慧城市之列?還欠甚麼?
前陣子,我完成本學年在香港大學任教關於智慧城市的碩士課程。在課堂的最後一課,同學分組演示自己揀選的智慧城市,並以六個範疇,即市民、出行、經濟、政府、生活、環境作為分析框架,而最終目標是要求案例中有值得香港借鏡之處。綜觀同學的研究,大都內容紥實,值得參考。
六組同學分別以紐約、深圳、新加坡、東京、阿姆斯特丹和倫敦為研究對象。在面對人口老化、醫護不足的問題上,同學指出各大城市都以先進科技拆解各種問題。
例如倫敦使用網絡平台和人工智能(Al),涵蓋視像問診、配藥、聊天機械人提供24小時諮詢服務、精神健康平台則支援心理輔導;深圳的網上預約診症也廣為流行,每年使用率便多達三千多萬次;阿姆斯特丹亦以AI辨識醫療影像,並配合虛擬實景(VR)來培訓醫生;新加坡則運用傳感器傳送實時數據予醫護人員,確保院舍或居家長者日常生活的安全,同時又為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無人駕駛車輛,為他們提供回程的公共交通服務。
雖然各地政府為推進智慧城市發展各出其謀,但同學發現它們的方向一致,都是以加速「數碼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為主要任務,當中數據的角色就相當重要。
譬如紐約的《開放數據政策》早已聞名,它規定在2018年底,所有公共數據都要在政府的單一平台上公開,以增加施政透明度和促進經濟;新加坡則致力於「數碼就緒」,鼓勵民眾擁抱人工智能,並透過分析匿名的出行數據,把擠擁的巴士數量減少逾九成;阿姆斯特丹也開放空間數據,包括實時的公共交通和路況資訊,以推動創新和創業,並鋭意向年輕一代推廣。
在中國眾多城市中,深圳在數碼轉型的進程更是表現突出,尤其是數據基建方面。當地政府的數據開放平台早於2016年推出,開放的數據總量逾2.4萬項,在2020年的「中國開放數林指數」地級(含副省級)排榜首,獲「數開繁盛」大獎,並在「利用層」單項排名第一。
同時,深圳又善用比賽方式推動民間發揮創意,全方位運用空間資訊,釋放數據潛力,加速數碼轉型。例如自2019年起,深圳便每年舉辦「開放數據應用創新大賽」(SODIC),向全球大專院校、研究機構、數據分析公司、開發者徵集開放數據的創新應用方案和演算法模型。2020年有逾1,800個團隊參賽,有助推動政府部門進一步開放數據,發揮數據潛力和刺激社會創新。
近年來,香港政府也致力開放數據,積極發展地理空間基建,惟推動運用層面仍較被動。我期望有關當局能借鑑其他地方的經驗,加快數據基建的步伐,並從多方面激活城市創新,全面提升我們在數碼轉型的表現,促進本港智慧城市的發展步伐。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