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8-01-09

【數據共享】塞車不再!從今出門不苦惱!

  從荷蘭導航服務公司TomTom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16年,交通擠塞令港人每天花多逾半個小時車程,即一年每人平均虛耗145小時。去年12月中,政府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簡稱《藍圖》),六個範疇之中,首先談及「智慧出行」,致力處理交通出行的難題。

 

交通難題怎解決

 

  《藍圖》中有不少值得鼓掌的點子,例如針對現時公共運輸公司各自發放資訊、欠缺協調互通的情況,提出「於2018年將現有的交通資訊應用程式整合為一個綜合流動應用程式」,方便市民規劃行程。

 

  又例如當中提到的智能交通燈系統、以及公共運輸交匯處及有蓋巴士站的實時資訊顯示屏,也很實用。發展局早在「起動九龍東」的試驗中對此已見成效,如「香港街馬@九龍2017」活動當日,在主要的跑道樽頸位和公共交通輪候地點安裝行人偵測儀器,一旦發現有行人等候,交通燈便會轉為綠公仔,以改善人車流動效率,並協助主辦單位及警方監測人流。此外,當局又在會場設置大型顯示屏,發放穿梭巴士和渡輪的預計輪候時間、及其他運輸工具的排隊情況,讓市民和參加者能有秩序及暢順地離開活動場地,效果理想。

 

 

  不過,對於出街前想知道哪裏塞車、可以如何繞道而行,甚至準確預計到埗時間,《藍圖》似乎並無妙著,只提議「在所有主要幹線安裝約1,200個交通探測器,提供實時交通資訊」。

 

手機資訊助出行

 

  其實現時我們已可運用更佳、更全面的方式,採集和更新交通資訊。例如阿聯酋的智慧杜拜(Smart Dubai)項目,政府收集駕駛者和乘客匿名的手機數據,以助運輸官員分析繁忙時段的交通流量,制定減少塞車和提高交通安全的措施。新加坡以手機數據分析地鐵乘客出行模式,包括不同時段在不同月台的人數、人群轉線流向等,令營運者更有效規劃班次以至扶手電梯方向,疏導人流。

 

  根據政府的資料,香港人平均每人有2.4部手機,滲透率極高,故此坊間已有手機程式,共享實時路面情況,包括路上事故及其他危險狀況。資料主要來自參與者提供,集腋成裘。可以想象,數據並不全面。香港如果能像外地般,結集並公開各個流動通訊電訊商匿名的手機數據,哪條道路暢通無阻、哪一段地鐵出現事故,不就一目了然嗎? 

 

  要做到數據共享,關鍵是甚麼?數據分析既是新興行業,也是商機龐大的生意。此外,開放資訊也引起個人私隱的關注,詳情下幾篇再分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智慧城市5.0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數據共享 #智慧城市 #Smart City #Smart Living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