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7-23

太空旅遊商戰爆發!維珍銀河、藍色起源搶閘啟航,SpaceX推環繞地球之旅反擊!太空旅遊是炫富遊戲嗎?

  英國維珍集團董事長李察·布蘭遜(Richard Branson)、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近日先後搭乘自家公司的飛行器,飛上太空邊緣,為民營太空旅遊寫下新的里程碑。以這兩名超級富豪為起點,2021年下半年打後將會愈來愈多太空旅行團成行。雖然入場費仍舊高昂,但太空旅行已從科幻電影中的虛構情節,逐步走進現實世界了。究竟太空旅遊只是富豪們的炫富遊戲,還是可以發展成一項具實質經濟價值的產業呢?

 

貝佐斯、布蘭遜爭相遊太空

 

  2021年7月11日,布蘭遜乘坐旗下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太空飛機團結號(VSS Unity),從美國新墨西哥州起飛。在半空脫離運輸機後,團結號發動引擎以接近3馬赫的超音速飛升至86.1公里,超越美國太空總署(NASA)認定的地球大氣層與太空的交界線——「卡門線」(Kármán line)。

 

布蘭遜這趟太空旅行剛好是其71歲大壽前的一個星期,讓他可在無重力的狀態下預先慶祝生辰。(圖片來源:翻攝布蘭遜Twitter帳戶影片)

 

  越過卡門線後,團結號就熄火,以無動力方式在太空邊緣滑翔飛行。期間,布蘭遜與另外5位乘客可透過窗戶往下看,感受從外太空觀賞地球之美。在地球引力將飛機拉下來之前,乘客們可鬆開安全帶,體驗4至5分鐘無重力的漂浮狀態。之後,團結號在地球引力的拉動下,藉慣性慢慢滑回地面。

 

  9 天後,2021年7月20日,即是阿波羅11號登月52週年的這一天,貝佐斯搭乘旗下藍色起源(Blue Origin)製造的新謝潑德火箭(New Shepard),在美國德州範霍恩發射基地升空。飛行約3分鐘後,太空艙便與推進器分離,然後持續攀升到100公里高空,進入國際航空聯合會所界定的另一條「卡門線」。

 

  這趟飛行中,貝佐斯與3名同行者同樣可經歷約4分鐘的無重力狀態,享受在太空漂浮的獨特體驗。脫離卡門線,太空艙隨即張開降落傘返回地面,最終安全在沙漠中軟著陸。

 

首趟太空旅程始於2001年

 

  自人類首度進入太空以來,迄今已超過50年歷史,但只有約500人曾親臨宇宙,當中更不足10人是以平民身份踏足這片無垠領域。全球首名太空遊客是美國富商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於2001年花了近2,000萬美元(約1.56億港元),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飛上太空。蒂托在太空逗留7日22小時,圍繞地球共128次,成為全球首趟民間自費的太空旅遊。

 

美國富商丹尼斯·蒂托(圖左)是全球首名太空旅行者,但他卻自稱是獨立研究人員而非旅客,在太空期間進行多項科學實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在蒂托漫遊太空後的20年,僅有7名富豪步其後塵,參與太空之旅。太空旅遊之所以乏人問津,不但因為耗費不菲,一趟旅程的開支至少要2,000萬美元,更因為美國政府不願開放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給平民造訪,令太空旅遊變成一項既定價昂貴、又賣點不足的商品。

 

2019年,美國太空總署發表國際太空站的商業政策,並公布相應服務的收費標準,正式容許平民訪遊太空站,為太空旅遊翻開新的篇章。(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018年,美國政府宣布將於6年後停止資助太空總署,並鼓勵NASA轉用商業手段獲取營運資金,這樣始令太空旅遊產業出現轉機。2019年,太空總署宣布於2020年向私人企業與商業活動開放國際太空站的部分租借使用權,並容許企業利用太空站進行商業活動,例如:景點觀光、旅遊住宿、甚至拍攝電影等,為太空旅遊奠定基礎。

 

2021年太空旅遊市場萌芽

 

  來到2021年,維珍銀河、藍色起源分別在6月底、7月中獲NASA批出商業太空飛行的經營執照,於是兩家公司始可在7月內雙雙安排太空旅行團出發。至此,太空旅遊市場正式萌芽。在競爭形勢上,暫時以維珍銀河稍為佔先。

 

  維京銀河宣布,首批機票票價為20萬至25萬美元(約156萬至195萬港元),現已預售逾600張,訂票者中不乏影視名人如:加拿大小天王Justin Bieber、美國樂壇天后Lady Gaga、荷里活影帝湯漢斯(Tom Hanks)等,甚至連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訂購了一張機票。維珍銀河表示,再兩次試飛後,便會於2022年正式推出太空旅遊服務,預計每年會有約400個太空航班,並預告機票將會漲價。

 

馬斯克(圖右)在布蘭遜升空前,特地跑到他家裏,預祝他飛行順利。同時,馬斯克亦已向維珍銀河購入一張太空飛機機票了。(圖片來源:布蘭遜Twitter帳戶)

 

  相比之下,藍色起源的業務進度則顯得略為滯後,機票定價、服務推出時間等資料尚未對外公布。貝佐斯只肯透露,已經售出約1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太空旅行機票,預計2021年下半年還會再飛兩趟,2022年將增加更多班次,惟暫時未有具體的航班規劃。

 

環繞地球之旅下半年登場

 

  儘管現時以維珍銀河、藍色起源跑得最前,但SpaceX憑藉其深厚的技術根底,卻有後來居上之勢。早於2020年,SpaceX的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已成功運載4名專業太空人至國際太空站,可見該公司經已掌握載人宇航技術。

 

SpaceX載人龍飛船堅韌號(Resilience)搭載在獵鷹9號上,於2020年11月15日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標誌著NASA與SpaceX合作的商業載人計劃首次正式載人飛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SpaceX在未來6個月會協助執行兩項平民太空旅行計劃。2021年9月,SpaceX將載送富豪賈里德·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及團隊執行「Inspiration4」太空任務。這支4人團隊由出資贊助旅程的艾薩克曼、孩提時抗癌成功的醫師助理、投身太空產業的數據工程師、以及地球物理學家所組成。屆時,他們會搭乘龍飛船,環繞低軌道飛行3至4天,在微重力的環境下進行各項科學實驗。

 

  2022年1月,由太空旅遊初創企業Axiom Space提出的「Axiom-1」太空計劃,也會由SpaceX龍飛船協助實現。這項平民太空任務的參與者包括:美國房地產大亨拉里.康納(Larry Connor)、加拿大企業家馬克.帕西(Mark Pathy)、以色列飛行員伊坦.斯蒂比(Eytan Stibbe),另有一名專業太空人陪同前往國際太空站,預計在站內逗留10天。相比起維珍銀河、藍色起源在太空邊緣的短暫滑翔,SpaceX執行的環繞地球飛行任務,旅客在太空停留的時間更長,技術難度也更高。

 

2022年1月,Axiom-1太空任務的4名團員將搭乘SpaceX龍飛船飛往國際太空站,停留大約10天。期間,他們不但會進行科學實驗,還會以網上教學方式跟身處地球的學生們交流。(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空旅遊被批是炫富行為

 

  技術門檻更高的太空旅程將於2023年登場。日本富豪前澤友作早於2018年已包下SpaceX星艦(Starship),預計在2023年進行環繞月球之旅;2021年3月,他公開徵求同行者,想從世界各地召集8名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同遊月球。根據計劃,這趟旅程只會圍繞月球飛行,並不會降落,惟旅客仍可從近距離觀看月球表面,暫未知具體逗留時間。

 

2023年,日本富商前澤友作將乘坐SpaceX星艦,在月球上空環繞飛行。(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或許,前澤嚮往太空之心太過熱切,已等不及兩年後的繞月之旅,於是另行出資包下俄羅斯聯盟號飛船,提前實現其太空之旅夢想。2021年12月,他會乘坐聯盟號奔馳國際太空站,展開12天太空旅程,成為日本首位平民太空人。

 

為提前實現太空漫遊夢想,前澤友作已於2021年5月跑到俄羅斯接受太空人訓練,預計12月8日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前澤現時身家約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是日本第30大富豪。(圖片來源:翻攝前澤友作YouTube頻道影片)

全球首名平民太空人丹尼斯·蒂托於2001年搭乘俄羅斯聯盟號TM-32飛上太空。20年後,日本首名平民太空人前澤友作也是乘坐聯盟號飛船升空,型號則換上較新型的MS-20。(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太空旅程啟航,當然讓不少太空迷與投資者感到無比興奮,然而也有些人批評這是炫富行為,認為投放於太空探索的資金,應該用作解決地球上的現有問題,例如對抗氣候變化、幫助世界經濟復甦等。面對各方抨擊,布蘭遜回應指,拓展人類對太空的認知,對地球具有很大的實質意義,譬如提升宇航技術,就可發放更多人造衛星,更有效監控氣候變化引起的現象。

 

2030年產值達30億美元

 

  貝佐斯則認為,要徹底解決地球上現存的環境問題,只要把造成嚴重污染的產業遷移至月球,便可令地球回復至清新潔淨的原始狀態。如要達成以上目標,非要推動太空旅行普及化不可,讓搭乘宇宙飛船變得像民航客機般普及,方便商務旅客出差前往月球上的工廠。

 

貝佐斯(圖右)步出太空艙後,不斷重複說:「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一天!(Best day ever!)」(圖片來源:翻攝藍色起源YouTube頻道影片)

 

  馬斯克構想中的太空計劃藍圖就更加宏大了。他指出,地球天然資源終有枯竭的一天,因此人類應在外太空尋覓第二家園,而火星正是最好選擇。太空旅遊是火星殖民計劃的重要起點,除可驗證載人宇航技術的可行性,還可賺取足夠的開發經費,研製載客量更多的大型宇宙飛船。

 

  市場研調機構Market Study Report預計,全球太空旅行市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5.6%,2025年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3.83億美元(約107.87億港元)。瑞銀也認為,隨著以維珍銀河、藍色起源、SpaceX為首的航太企業紛紛投入,加上太空旅遊成本可望持續降低,預測2030年市場規模將成長至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

 

Read More: 【太空經濟時代降臨】貝佐斯辭任亞馬遜CEO,瞓身搞航太旅遊與太空殖民

Read More: 移民火星不是夢?!首份火星城市設計圖曝光,建造崖壁上的太空智城!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太空旅遊 #太空計劃 #太空 #SpaceX星艦 #太空旅行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