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12-21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從「進退有禮」教育行山禮儀,才是修養根源!

  天清氣爽,香港的10月到12月都是行山的好時節;而且景致優美,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紅葉不多都算是有。過往,不少遊客更是專程來香港作行山主題旅遊的!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的確是好山好水,只是,過往行山或行走於郊野公園的時候,沿路總會見到不少垃圾,除了掃興,感慨文明行為的水準,更破壞香港優美形象!即使只是本地旅遊也不能忽略啊!

 

  最近在港鐵內行走的時候,見到很多個站內都有一個相同的大型燈箱「告示」,附有行山、郊野公園等標誌,主題是「自己垃圾自己帶走」;是要教育市民行山或到郊野公園的時候,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告示內還有一句非常細小的話句:「行山有道」,英文是「Hiking Etiquette」;坦白說,「行山有道」意涵實在有點宏大,有點遠見!只是,「道」實在非言語所能書寫,需要真修實行領悟。所以,如果要直接道出本意,以英文直接翻譯,「行山禮儀」可能更容易令普羅大眾明白而增加行動力。

 

(圖片由作者提供)

 

  首先,能有這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告示在公眾人群流量高的地方出現,是非常值得讚揚的!之前一直有不少有心義工邊行山邊幫忙檢拾垃圾,真的好不容易。現在政府也加大力度進行「公民教育」,又多行一步的確是好事!

 

  不過,「行山有道」似乎宏大了點,未夠直接;愚見認為中文字句來個「進退有禮」會較入心。畢竟,大部分香港人是以中文理解為主,這也是「公民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目的就是想大家每天出入都要看到,耳濡目染,從而建立成效吧! 

 

  從小到大接受教育的時候,很少會聽到學校老師教何謂「進退有禮」;直至自己近年接觸中國文化多了,了解到這句話語是中國的禮儀文化基礎,先從行為開始做教育。小朋友從細就要學習「洒掃」、「應對」、「進退」;而且,不會只應用於特定場地,而是任何時候及廣泛應用於生活各式場景,包括家庭、學校、工作、活動、社交、戶內戶外⋯⋯任何場景的禮儀文化。而且,「進退有禮」更可以進階到形容做人要識得進時也要識得退。

 

  記得自己兩年前也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引述政府近年推廣綠色旅遊,但香港的行山徑還是垃圾滿布。又有指在麥理浩徑一帶的跑山徑拾到很多能量棒包裝紙,有議員勸諭跑手切忌「贏了冠軍,輸了品德」。沙頭角文化生態協會主席李以強指行山時經常見到樹椏和石縫位塞滿垃圾,「咁有心機攝,點解唔乾脆帶走?」也建議行山人士自備水樽及毛巾,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及污染。漁護署表示自2017年底移除郊野公園遠足徑的垃圾桶後,去年郊野公園垃圾收集量為三千公噸,較2017年減了約一成。並一直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2019年5月又撰文記載過當時在上海,樂見上海市容形象又來一個大「升呢」!上海的環保工作可以從街道、商場、食肆、交通、公用洗手間觀察,還有服務人員的態度,處處是反映人文質素的地方!今時今日的上海,少有隨時見到街上有垃圾了,正是「自己垃圾自己處理或帶走」、中國文化精神「進退有禮」的生活展現。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孔子論語中早已一語道破:「不學禮,無以立。」有禮的約束,有行為的依歸。台灣的環保分類工作也做得很出色,在台灣,環保志工也不少。香港不少人去過日本韓國及台灣旅遊,不妨也把他們的生活優點「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禮儀,也帶回來「己用」,那肯定又是另一人文質素大提升!

 

(圖片由作者提供)

 

  想起近年帶過爸爸去日本及韓國旅遊。他驚訝在街上想找垃圾桶掉垃圾是找不到的,但是街上仍然好乾淨!導游說街上是沒有垃圾桶的。他們從小被教育及政府有法例規管的。大家都習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帶走回家分類)」。這明顯就是「進退有禮」的日常行為!

 

  甚麼是「進退禮儀」?就是進退都有對等守禮的行為,有「進」,也有「退」;懂「進」,也應該懂「退」的行為意識,進退有禮,才是修養。列舉如下: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進入一個地方的時候乾乾淨淨齊齊整整,走的時候也有責任保持如進來的狀況。相信不用單只說去效野公園,就是平時大家在公開活動,或節日活動後,又或平時的餐廳,或參與朋友、公司的公開活動,進場時,相信枱上地上都是事前悉心安排擺放好的。但是完場後,總會見到枱上多了製造或不經意帶來物品用完後變成的垃圾。如果自己帶來的飲瓶,卻不是自己帶走,於是留下大小不同的垃圾,還得要人來檢拾、分類;有心為環保出一分力的話,不妨各人都做好自己一步,就是自己食完用完後的垃圾,自己帶走離場。筆者跟過一位前輩出門,每次食飛機餐都滴水不剩,所有食物食完食乾淨(他說縱使不好吃都不要浪費食物,如果不喜歡飛機餐,索性不要點,點了,就有責任「完全食掉」),食完之後,他更把自己那份的所有膠質餐具抹乾淨,放入手提包,不是貪這些物品,而是帶返去,放去分類回收的地方;因為他恐怕機艙太細,未必做到分類,他的理念是不管人家做不做,自己做認為應該及對的事,能做多少是多少!這種德性,稀有了吧!但實在值得個人自我檢討。這份德性,如能可以「發揚光大」,成為更強感染力,那就真是「文化底氣」!

 

  「進退有禮」還包括:

1. 用完物品還歸原處

2. 保護物品如同最初

3. 進場離場保持環境

4. 有份食就有份帶走

 

(圖片由作者提供)

 

  「進退有禮」是無國界無界限!「進退有禮」是尊重及呈現人文素質的表現。放諸任何活動及生活場境,四海皆值得奉行!「進退有禮」對個人修養、對專業形象,都令人「另眼相看」!「進退有禮」對有小朋友的家長,都是製造耳濡目染之氛圍,都是播下善巧種子行為之因,期待將來開花結果,子女們都有更好的修養力量,也是家庭之福!

 

  順祝大家冬至吉祥,團團圓圓,開開心心!趁假期打算行山的朋友行得安全、愉悅!身心舒暢!進退有禮你我他都做得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形象UP!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禮儀 #行山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行山禮儀 #進退有禮 #行山有道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