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4
【管教的重要】讀書叻唔係大晒!不想養出「媽寶」,父母的身教言傳才是重點
早前為一班家長做了一個關於「贏家家庭從禮儀開始」的講座,目的是希望家長們正視想小孩成長優秀,從家中禮儀著手,也就從家中事務開始!
之前做了點資料搜集,看到網上文章一: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結論:愛做家事的孩子和不愛做家事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做家事的孩子,父母離婚率低,孩子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網上文章二:美國加州3歲小男孩Tydus,為媽媽準備晚餐,去超市推著比他還要高的購物車,買食品,到花園採鮮花裝飾餐桌,擺放餐具、倒飲料……拿果汁時,不小心摔了一大跤,果汁撒了一地,Tydus不但沒有哭,還趕緊爬起來用抹布仔細清理,自我解嘲道:「生活就是如此,兄弟」!他獨立成熟的表現讓人紛紛舉起拇指讚!
網上文章三:一位被退學的神童魏永康有著令人驚為天人的履歷,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卻在20歲時被中科院退學,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獨立。原來,他母親認為孩子只有一心一意讀書才會有出息,於是全部家務不用孩子參與,長期幫他洗衣、洗澡,直到高中還餵飯,大學還住進宿舍陪讀。到了中科院要離開母親,他卻像小孩子一樣無法自理事務,也適應不了獨立自主的研究模式。
這三段文章,都正好為我的講座做了案例分享!因為贏家家庭從禮儀開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有人說:「從不教孩子獨立的父母,是最無知最殘忍的。他們就像老鷹不教小鷹飛翔,卻在成年後不由分說把它推下懸崖。」
父母們最需要先「過到」自己那關,不要以為甚麼都來分擔處理,以自己舒服,就是害了小孩。父母過了自己這關,就要先「忍」後「緩」;忍,是忍住不要插手幫忙或代處理,放手讓小孩子自己做;緩,是父母自己不能急不及待去解決,鼓勵孩子想方法解決。
講座中我提到身教言傳,鼓勵父母循「衣.食.住.行」(包括行住坐卧)四個範圍,從新出發!向在坐參與者提出以下問題:
1. 衣——你的小朋友可以自己疊衣服嗎?
2. 食——你的小朋友在家中食飯會等父母先坐下嗎?吃飯前會先叫長輩嗎?
3. 住——你的小朋友可以幫忙打掃房間嗎?會自己摺疊被舗嗎?
4. 行——你的小朋友懂得行路嗎?懂得坐嗎?懂得站嗎?懂得睡嗎?
結果,大部分父母都答「否」!這四個範圍,是請父母反思,衣食住行都不過是最基本又簡單家務,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幾乎全部都懂,所以生活獨立自理肯吃苦頭是「無難度」。但往後日子,普遍學歷愈高,物質愈進步,基本自理能力卻好像愈退步,人的禮儀素質也大墮後!坦白說,衣食住行四範疇的成長歷煉,如果全被「剝削」了,是「愛」嗎?其實是「害」!兒時不教,他日就要被社會人士來「教」!難有好日子過!
不妨想想,為甚麼很多人都喜歡去日本?其中一個原因是日本人好有禮貌!那是從小家中已培養!有人去到日本旅行,入隨便一間餐廳食飯,會好有禮貌跟日本人叫“いただきます”,然後就起筷食飯。試問現代家庭中,多少現代年青父母們的小朋友不止不會在飯前稱叫尊重,甚至不等父母就先坐到飯桌,鐘意幾時食就隨時先食,或鐘意對住電腦食⋯⋯。父母就是沒有「修正」這些家風,可能連自己回到父母家都沒有向自己父母說聲「爸爸媽媽食飯」才起動,於是自己的行為成為了子女的「榜樣」。
但是“いただきます”不是「唸口璜」的。也不是人家怎麼叫自己就跟大家叫,以為是「起動食飯啦」。真正意思是「領受了!」,即高舉到頭頂,恭敬地領受;領受了動植物的生命得以進食,對於以命換命而感謝的心情說感謝賞賜的意思。換句話說,日本人從小在家中就會在吃飯前先感恩,是家教,一直到讀書、畢業、到社會工作、成家立室、到年老,這句領受感恩之禮儀,伴隨一生的。其實,教徒吃飯前會祈禱,中國傳統文化也強調鼓勵飯前要懂感恩,行感恩禮;感恩天地給予食物,國家恩土,父母、農夫、廚師……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能懂感恩培養成習慣,也是良好人緣工作和諧的基礎。好的禮儀習慣,父母輩應該也要「據為己用」!
慶幸在坐的父母聽完講座之後紛紛表示先把以上「衣.食.住.行」四大範圍,重新好好的做!這個基礎打得好,以後好辦事!任何階層、學歷、知識、智慧、經驗,學做事前都是先學做人,金科玉律,千古不虛!
《說說心理話》青少年自殺率上升,如何分辨求助訊號?社工分享陪伴的重要性►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