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2-17

入廚房看行為百態

  幾個女性朋友都在閒話家常。過年時節,很多家庭都會多了入廚整幾味自家享用或款待客人。提到入廚瑣碎事時,大家異口同聲說,最怕自己以外的親友入廚房!因為多數都令自己看不過眼!

 

 

  Alice入廚是邊做邊整理,邊清潔的人,但有屋企人的做事方式跟她大不同,碗碟亂七八糟周圍放不講,牆邊不是水花就是油漬四濺!煲底放在洗豌盤上,還有,不應該在廚房洗的東西(不應與洗食物混在一起)都走進來⋯⋯如此種種,都令Alice看在眼裏卻氣在心頭。Alice:「有時又不好意思出聲,但唔出聲自己又谷到上喉!」

 

  Alice一說,其他朋友都在附和:「對呀!⋯⋯都唔問吓我就亂來!⋯⋯哎,有時要讓佢(哋)做嘅話,我寧願唔入去,真係無眼睇!⋯⋯真係唔睇好過!⋯⋯好似打完仗咁⋯⋯看完頭頂會出煙!」大家都認同的是:一個人入廚房就好了,兩個人都在的話,多少都有磨擦!磨下磨下,問題就愈滾愈大的!

 

  有人話,打麻雀是一個看到個人行為修養的好方法;其實,廚房更是一個地方來看個人的行為百態,也是一個「修理行為形象」的好地方!

 

  當中也反映了有些人做起事來,就是漫不經心,如果這不是自己的廚房,就更加有點「忽視了別人感受」的粗心大意行為。雖然說事後可以幫主人家善後,但風格有別,縱使有做善後,做法也未必令對方放心信任。

 

  另,有些人就是要乾淨整齊來做事,也要按規按矩來做事。看到以上的豪情率性的做法,自然心裏不舒服。有時,不只是眼見那些情況,而是可能引展背後的猜想:「應該尊重下我才是主人吧?」、「到底有沒有想過我的感受?」

 

  細心多點,想多一步,可以減少問題。只是,一般人做起事來也慣了流露自己的習氣!正所謂「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每人做事方式不同,這正正就是修練行為的一個平台!

 

  如果說,生活上有何方法修整一個人的行為形象,廚房就是一個好地方。特別是看不順眼的一方。當中牽涉到個人的面對能力、容忍度、包容胸襟、耐性、接受別人之不同、自己的情緒處理及釋放。當然,就這樣的話,另一方就不用「修理」嗎?坦白說,世界上總有好有多類同的事發生。論語有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別人,有他們的習氣之因原果與業,要改別人,不如先處理自己,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及速度來處理,保持和諧為尚算,欲速則不達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形象UP!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