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工程量減 累工友減薪
建造業有工會指業內個別工種被人剝削及壓價,遂要求政府為地盤各個工種訂立標準工資;有行業商會則指出,工程數量減少,才是建造業工資下降的原因。無論如何,相信建造業個別工種工資下跌是事實,但要解讀則必須看清楚行業的現實及生態。
建築地盤職工總會早前訪問了建築地盤8大工種近1,500名具「大工」資歷(即資深)的工人,發現紮鐵和釘板工人今年的平均日薪,分別約為1,950元及1,660元,比去年平均約2,110元及1,970元均告下跌,更發現這2個工種,2年間被減工資13%至33%不等。不過,水喉、電工及油漆等6個工種,今年平均日薪卻較去年上升0.8%至5.4%。其實,工會乃根據政府統計處2015至2017年的資料,以建造業盈餘總額平均升幅近20%,而建造業工人薪酬平均升幅則僅9.6%比較,遂有「承建商剝削工人,判頭層層食價」這個懷疑。
但工人即使有被無良的承建商或判頭剝削,若市場環境好,擁個別技術的工人便會特別吃香,有人想剝削他們、壓價,恐怕也不容易,這就解釋了為何同一份調查,只有2個工種工資跌而其餘6個工種工資卻相對穩定的現象。要政府訂立標準工資,其實無視建造業的生態及勞動力行之有效的定價。筆者相信,工程數量減少才是主因,而罪魁禍首則是大型工程撥款遭政客「拉布」所致。
工人出了勞力和血汗,他們的酬勞不容許被人剝削或壓價。但建造業勞動市場的生態一直就以「海鮮價」形式運作,而所有工程均有招標、外判的程序及有承建商、判頭等的參與;較多工程開展,便會有較多工人獲聘;工程減少就請少一點工人,而工人工資亦會根據其「搶手」程度而浮動,這是簡單供求關係;否則也不會出現22年前香港會展因趕工開幕,連只懂得拿錘仔「釘釘」的建造業初哥,日薪也達900元的現象!
筆者固然相信無良的承建商和判頭不少,但更多承建商和判頭都要承擔包括工友工資在內的工程成本,例如建材價格;工程延誤的罰款,而判頭也可能要承擔工人因市況而變得價高的風險。相對於工程延誤而被罰,個別工種的工資對承建商來說,實在微不足道,你認為他們會因小失大嗎?
約10年前,筆者便曾切身感受過猶如脫韁之馬的建材價格︰黃花砂由最初每車的600元,在數年間急升至4,800元,整整8倍!這相信是當年有較多大型工程開展所致,當年工人像海鮮價的工資亦不遑多讓。
社會不要捉錯用神,破壞業內勞工定價的慣例,應要盡快讓較大型的公務工程「上馬」,只要有較多工程開展,業界工資才有保障;否則,如果只有「零」工程,莫說是要被減人工,工人甚至連工都無得開,生計便成問題。筆者更希望大家要明白為何水、電、油漆工人仍有薪加,這還不簡單?「舊屋翻修多,工程陸續來」而已,因此,工會要看清問題癥結所在,不要捉蛇變了捉了蚯蚓,誤導公眾,害到工友無薪加。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