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11-09

學好普通話 增競爭力

  回歸以來,「兩文三語」教育政策一直推行,今時20歲以下的青少年普遍都曾接受正規的普通話訓練。有機構研究指,香港幼稚園至中學生的普通話口試表現整體有進步。既然普通話已是國際溝通工具,下一代學好普通話,掌握好兩文三語,就只有百利而無一害。

 

  定期舉辦普通話考試的機構GAPSK語文推廣委員會以兩個年度,共6,000名考生的成績分析,發現幼稚園至中學學生普通話口語整體成績較佳,而小學考生筆試則稍為退步,拼音知識較弱,部分發音及用字不準確。

 

 

  就考生個別情況,公眾毋須大驚小怪,作為母語以外的第二語言,新一代的普通話口語水平,其實是令人欣慰的。不少中學的校長及教師均不約而同地指出,近年學生整體普通話水平均有所提升,這從學生與內地生交流時充滿信心,而且表達流暢可獲印證,相信這是與學校的推廣活動,甚至是學生看普通話劇集或聽流行曲有關。因此,小學生在普通話個別範疇上表現稍遜,或不必過於緊張。

 

  學習任何語言(口語)還需要語言環境的配合,多聽、多講、多讀、多寫仍是學習語言的不二法門。不過,學普通話除了它像英文一樣,是港人的第二語言之外,還有些莫名其妙的障礙。港人近年關於中國語言及文字的教育和使用等方面屢有爭拗,其實都涉及一些政治的因素和考慮。要學普通話根本毋須涉及捍衞母語或粵語的文化底蘊等問題,兩者並沒有互相排斥,大家只要問︰普通話是否新一代謀生工具或競爭力的一種?答案便十分明顯了—今天學生不學普通話,他日便有損競爭力,損失大小還須自己甚至社會承擔。

 

  若普通話是學校正規學科,學生便有責任盡力學好,就如學習輔助性科目,如體育、音樂、家政等,學生最少也要努力達至及格。至於怎樣教才算好,那是學校的責任,也是教師專業的所在。當然,家長也宜在能力範圍之內,鼓勵子女學好兩文三語,但個人經驗是︰只管讀準像「基金」「資金」、「機器」「投資」等讀音相近的詞,不要引致誤會或鬧出笑話,無論那是普通話、國語還是華語,都算是合格兼「優異」了。

 

轉載自: 晴報

【你點睇?】內地男星王星被誘騙至泰國後失聯,最終獲救回國,事件會否影響你到泰國旅遊的信心?► 立即投票

更多為理發聲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普通話 #兩文三語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