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2
軍用變民用 為特殊人群設「定位追蹤器」
十九世紀以來,相當比例的科技發明,一開始均以軍事用途為主要的開發目的。從電子計算機、飛機噴氣式發動機等硬件機器設備,到移動通訊制式分碼多重進接(CDMA)、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等科學技術、演算法無一不是由軍事科技轉化而來。故此投放大量資源進行軍用技術開發,不應一概被扣上「窮兵黷武」的帽子。只要物盡其用,把軍用技術轉化為民用產品,非但可以提升普通國民的生活質量,還可以「以民養軍」減低軍用技術開發的成本。
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就是為擺脫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依賴,即使一旦GPS被突然屏蔽,也可避免「無定位系統可用」的尷尬。去年10月25日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且組網成功,意味著國產版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第一階段工程已基本完成。現階段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已具備對中國全境以及亞太地區大部分範圍提供定位精度達到10米,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的服務能力。今年開始,「北斗」導航系統將正式投入民間的商業應用。
在當今人們生活中,由GPS 開發的全球導航、定位、城市地圖服務等等已被廣泛利用,而上海將利用「北斗」導航系統的特性,開發為老年人和兒童提供服務的「定位追蹤器」,滿足特殊人群的迫切需求。在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中,交通大學郁文賢教授透露明年將在上海率先推出25,000套基於「北斗」導航技術的特殊人群「定位追蹤器」,一旦使用者走失或者發生意外情況,便可通過「北斗」系統直接追索到事主所處的位置,以便引導救援工作。
若家有腦退化癥患者(俗稱老年癡呆癥),其家屬勢必經歷找尋走失老人的憂懼。腦退化癥病患者初期,間隙性地出現「失憶」,走出街道偶爾忘卻回家之路,隨着病情加重,出門走失情況頻仍。由於子女日為衣食所累,終日在外為口奔馳,我國老人護理和服務配套仍顯不足,有些患者不得不被獨留家中。放任癡呆老人「自由」行動,怕老人出門走失,將老人反鎖家中又覺得不安全,病患者家屬左右為難的困境和擔驚受怕的苦況不言而喻。
為增加尋回走失癡呆老人的機會,不少家人只能幫老人套上一塊書有姓名、住址、聯繫電話的牌子,期望熱心人看到後可以送老人回家,不過這些始終是相對被動的補救做法。若為患者配備基於衛星定位技術的「定位追蹤器」,不論使用者走到哪裏、該處是否有無線電話訊號覆蓋、附近有沒有人,都不會影響跟蹤定位的成效,大大提高了尋找到使用者的機會,更可以引導救援人員對使用者實施救治程序。
軍用技術的開發成本很高,但是其潛在的商業潛力同樣巨大。只要開發出具民用功能的產品,便可在「強兵」的同時提升普通國民的生活質量,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可謂一箭雙雕,大有可為。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