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10-31Text: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Padmore A. Amoah

反思香港地區康健中心的倡議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重點提及改善基層醫療的政策方向和承諾。自1990年起,香港已採取多項措施改善公共基礎醫療服務,然而在上兩份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有關針對基礎醫療的改革措施並無帶來新意。因此,本屆政府加強基礎醫療的新決心是值得讚許的。創立地區康健中心(DHC),因應當前的實際情況,符合醫療機構——社會合作提供保健服務的發展策略。跟以往的做法不同,DHC將更著重健康的預防的工作,同時也包括其他服務,如健康評估、慢性病管理和社區康復。這發展策略將使市民和衛生系統同時受益。如果策略實施得當,將在個人、社區和衛生系統之間建立更鞏固的聯繫,豐富大眾的健康知識,讓他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這措施亦可紓緩專科和醫院服務的壓力。

 

  儘管有關政策或會帶來這些好處,但我們需先分析可能存在的缺點和挑戰,以確保成功實施。首先,鑑於歷屆政府多年來一直宣揚類似的目標,在宣傳方面留下的空間已所剩無幾。食物及衛生局連同醫院管理局必須向公眾講解DHC的目的、性質甚至是其局限性,以提高家庭和社區對該計劃的認知。如果未能做到,即使DHC計劃會是如何可取,帶來影響將會是非常有限。

 

  大量研究顯示,健康計劃如未能獲得目標大眾的理解和關注,就算計劃有多完善都終會失敗。行政長官雖重申希望DHC與其他基礎保健服務得以互相協調發展,但更明智的做法是深化DHC與其他項目的合作,或通過立法協議避免重複和資源濫用。社區衛生中心目前已作出安排,派出社區衛生護士改善居民健康狀況。因此,現有保健計劃和DHC之間必須要有所協調。最後,建議加強現行的醫療轉介制度。社會大眾需認識和遵守現時的健康服務安排,然而有研究顯示,不少人在求診期間忽略了轉介制度。DHC的相關人員必須熟悉有關醫療服務安排,並懂得幫助患者及其親屬有效地尋求適合的醫療服務。如此,DHC將獲得大眾的滿意和支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

更多嶺南人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地區康健中心 #DHC #醫療服務 #保健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