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8
藝品春拍成交額 連續兩季跌 價格回歸理性 藏家更易奪心頭好
香港藝術品春季拍賣於本月初結束,龍頭拍賣行香港蘇富比及佳士得總成交額分別為24.6億元和27.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0億元及6.9億元,連續第二個季度下跌。
有拍賣行指,今年內地買家較以往減少,惟業內人士認為,本港拍賣氣氛不太受外圍經濟波動影響;另外,不少內地以外的藏家較以往更易投得心頭好,反映市場價格回歸理性。
環球經濟轉差,本港兩大拍賣行均減少拍賣件數及保守估價應對,圖為佳士得今年春拍。
歐債危機未明朗,藝術品拍賣行似乎亦因應時勢收細「胃口」,例如蘇富比今年春拍僅推出2,900多件拍品,較去年春秋兩季的3,600及3,400件大幅減少;佳士得洋酒拍賣取得「白手套(百分百拍出)」的成績,知情人士承認部分原因是「調低估價」。
佳士得亞洲區主席葉正元指,雖然市場對外圍經濟感到憂慮,但拍賣前仍對今次春拍頗有信心,「因估價較保守」。
內地大戶缺席 逾500萬拍品少
以按件數計的成交率來看,兩間國際拍賣行均高於85%。惟業內人士指,今年逾500萬元的高價拍品較少,亦是總成交額下跌的原因;另外,內地銀根仍緊,以及近期發生查稅事件,令部分內地「大戶」缺席春拍,故叫價不似以往瘋狂。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證實,今年內地買家確實減少,佔總銷售額比例由上季的逾4成下跌至20%至25%。Fine Art Asia創辦人、古董店東主黑國強就認為,內地買家的角色正在轉變,今年收藏家多於投機者,「市場氣氛很舒服,像回到了10年前的境況。」
黑國強經常到處飛,看展入貨。他說,今年本港春拍與3月的美國拍賣氣氛類似,受外圍經濟影響輕微,人心不似去年秋拍般恐慌,直言行內人經歷過金融海嘯,「被嚇慣,未驚過。」
台星印尼買家增 市場趨成熟
他亦在紐約佳士得投得傢俬,「我好多年沒買到東西,因之前價錢太癲,這次反而本地、台灣等內地以外的行家都能買到(心頭好),以前是不夠內地買家爭的。」意指市場回歸理智、健康。
本港畫廊季豐軒創辦人季玉年也說,內地大戶少了,令價錢較理性,特別是曾備受內地追捧的當代藝術家如張曉剛、方力鈞等作品,今年成交成績都下跌。
程壽康就認為,內地買家雖減少,但台灣、新加坡及印尼的買家有所增長,故能抵銷影響。他又強調,成交額下跌,其實是市場成熟的表現。
記者在佳士得中國書畫拍賣現場所見,拍賣氣氛並不差,即使4月起內地掀起藝術品查稅風波,傳個別大戶遭拘捕,一時間人人自危,但似乎無礙到場買家的情緒。
精品需求勁 仍有買家出高價
香港佳士得春拍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常玉的《藍菊與玻璃瓶》以4770萬港元問鼎該類別最高價拍品,原估價2300萬-2800萬元。
香港佳士得錄得有史以來成交額最高的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為明董其昌的《行書李白詩篇》,以5778萬港元成交,超出估價10倍。
儘管蘇富比因應去年的秋拍及經濟情況轉變,減少了春拍的拍賣品,但沒有怯於推出稀世精品,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由匿名買家的電話以2.08億元天價奪得,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超過估價的3倍。
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成交額逾2.05億元,是香港佳士得有史以來成交金額最高的一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石渠寶笈》著錄、並有乾隆、嘉慶皇帝藏印的明董其昌《行書李白詩篇》競價激烈,曾有買家直接加價1,000萬元,該作品最後以5,778萬元成為該場最高價拍品,逾拍前估價10倍,可見「孤品」、「絕品」仍有需求。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