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03-15

【觀影啃書】《伊朗式分居》

  開業三十六年的UA戲院全線結業,報導指「業界和市民均感到驚訝」。坦白講,我實在「驚訝」於他們的「驚訝」!

 

  撫心自問,最近一次購票入場觀看電影,可能是兩年前的事,跟八、九十年代,每星期入場兩、三次,又或於電影節期間,每日走三、四場的投入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真正喜歡電影的人,誰不愛立體聲、闊銀幕?電影,我還是愛看的,但好的電影,已然買少見少,花上百多元購票、再花百多分鐘觀賞,事後捶胸頓足,抱怨不值,乃近年常常踫上的事。

 

  人生多短暫,時間金錢這樣虛耗,對於今日的我來說,實在負擔不來。

 

  更何況,觀眾水平確實今非昔比,電影院內,開懷大吃、高聲交談、手機響鬧、行出行入、遲到早退……凡此種種,破壞氣氛影響心情。

 

  要管,管不來,不管,又不忿。貼錢買難受,我決定投降!

 

  情願躲在家裏,想看甚麼、幾時看、跟誰看,全權自主;另一優點,就是一旦發現電影不對口胃,可以即時「分手」,不拖拉不留情。

 

  早前就在家裏,看了這齣《伊朗式分居》(A Separation) 。

 

(網上圖片)

 

  此乃2011年伊朗導演阿斯加法哈迪(Asghar Farhadi)的作品,當時囊括奧斯卡各項大獎,之後又有2013年的《伊朗式離婚》(The Past)及2016年的《伊朗式遷居》(The Salesman),後者於康城影展繼續揚威。

 

  時光倒流十年才首次觀賞此電影,無疑有點「後知後覺」。

 

  故事以一對中產夫婦因鬧分居對簿公堂作為開場第一鏡,這不過是一個引子,劇情往後的發展,牽涉一連串的人物和事件,轉折迂迴,意料之外。

 

(網上圖片)

 

  電影的內容,有興趣的閑人,還是花點時間,自行消化,不贅,在此只分享個人的觀後感。

 

  整齣電影,沒喧鬧沒悲情,沒堆砌沒煽情,通篇沒一個大奸大惡的壞蛋角色,淡然平實到一個地步,恰如你我每天面對的生活日常。正正因為這種切實的存在感,讓我不期然代入每一個角色,易地而處,一刻當我遇到同樣困境的時候,該如何自處?

 

  女主角為了讓女兒得到更好的教育,安排舉家移民,但她的丈夫,即男主角,卻拒絕同行,甚至要求把女兒留在身邊。作為一位母親,她的出發點沒有錯。

 

  男主角堅決留下,只因不捨離開患上腦退化症的年邁父親,他一走了之,父親肯定無人照顧。作為一個兒子,他也沒有錯。

 

(網上圖片)

 

  女主角搬回外家,男主角請來女傭幫忙照顧父親,這女傭由第一天工作開始,已跟男主角就薪酬及工作等問題,討價還價,反覆無常。只因她的宗教信仰她的經濟困局,令她多重顧慮,她,也沒有錯。

 

  後因某天男主角放工回來,眼見父親神志不清,雙手被綁,倒在地上,一怒之下,跟女傭發生爭執,把她推出門外,女傭失足掉落梯間。女傭告上法庭,控訴男主角動粗令其小產,女傭丈夫更直指男主角謀殺了自己的孩子,要求索償。

 

  實情是女傭被推倒前一天已流產,但基於家裏一貧如洗,丈夫又欠下一屁股債,迫不得已,說謊以求一家翻身。

 

(網上圖片)

 

  扭曲事實誣告無辜固然不對,男主角明知女傭身懷六甲,依舊粗暴動手,同樣令人髮指;更過份的是,男主角為求自保,矢口否認對女傭懷孕一事知情,又反告女傭於照顧老父時失職,蓄意謀殺。

 

  就這樣,兩個家庭,一個中產一個低下層,同時掉進深淵,面對訴訟、家庭、經濟、信仰、人性,有理說不清,每一個抉擇,衝擊著固有的價值觀,同時牽動著人與人之間誠信。

 

  夫婦四人,對內對外,吵吵鬧鬧真真假假,孩子看在眼裏,回想父母從前諄諄教誨,此刻是非顛倒,實在百思不得其解。父母一句謊話對子女的影響,就是一生一世。

 

  這一百二十三分鐘,值回票價,雖則我沒付票入場。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更多綠路閑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UA戲院 #電影 #伊朗式分居 #阿斯加法哈迪 #奧斯卡 #人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