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0-03-16

【歷史在說】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李下瓜田」、「瓜李之嫌」、「瓜田之嫌」等詞,追本溯源,應該都是來自三國時代曹植詩作《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

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詩作以「君子」命題,重點自當以君子之言行操守為論。何謂君子?曹植認為君子的處世態度,必須處處謹慎,避免讓自己陷入令人誤會或惹起嫌疑的境況。詩中「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兩句最是點題。

 

  以白話解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意謂從別人的瓜田經過,切忌彎腰蹲下穿脫鞋子,因為別人從遠處看著,會誤以為我們在偷掘瓜果;同樣地,站在李樹之下,帽子掉歪了也萬萬不可舉手整理,避免他人懷疑我們在偷摘李子。

 

「瓜田不納履  李下不正冠」(借用網絡圖片)

 

  關於此典故,有兩則流傳較廣的歷史故事。

 

  1.《唐書。柳公權傳》記載,唐代中葉唐文宗欲委派大臣郭旼到邠寧縣當地方官,朝廷內外對此安排議論紛紛。郭旼是當時太皇太后的叔叔,為人謹慎謙厚,才德兼備,作為地方官,當之無愧。為此,唐文宗摸不著頭腦,遂向當時的工部侍郎柳公權查問,柳公權以『瓜李之嫌,何以戶曉?』回應,意思就是說,礙於相互間這種關係,瓜田李下,嫌疑難免,並非每個人都明白知曉,亦無法一一解釋清楚。

 

  2.  五代北魏也記載著一個這樣的故事。北魏袁聿修,於朝中歷任高職,政績顯著,為官清廉,從不接受別人宴請禮遇。時兗州刺史邢邵跟袁聿修最是友好,一次袁聿修出差各地,考察官吏,途經兗州,邢邵派人給好友袁聿修送來白綢一匹。袁拒絕接受,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願得此心,不貽厚責』回話,並刻意指出自己今次是以公職身份巡查,跟平日兩人私下交往有所不同。

 

  古人對自己德行操守要求嚴謹,懂得避嫌,常以「瓜田李下」作誡,在生堅守清廉,離世保住清名。

 

  早前赴日公幹,會議期間認識了一位日人企業主管,洽談日後工作上的合作。時值疫症在港開始爆發,連日來他自發四出為我們張羅口罩不果。回港不久,竟收到他寄來兩大盒、共600個成人適用口罩。

 

 

  這是一個月前的事,當時本地口罩供應已相當緊張。但這樣的一份厚禮,絕對不能私了收下,我即時回覆道謝,並如實告知對方,已把口罩全數上繳自己服務的機構,以轉贈有需要的人士。

 

  所謂「瓜田李下」正是此意,無謂因一時利益而影響將來工作的關係或引起不必要的蜚短流長,閑人可能會說:「樹正那愁月影斜」,但我還是堅守「大夫無私交」,檢點為上。

 

  時移世易,物難久持,但正向的道德風紀,依舊是我憧憬嚮往的。別人怎樣,我不說也不該由我來說,能力範圍內,只寄望做好自己,恪守一己承諾。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

更多綠路閑人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君子 #德行操守 #口罩 #道德風紀 #疫症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