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
未來美食大趨勢 秘魯傳統菜!
也許我們要多謝西班牙名廚Ferran Adria曾講過,未來的美食大趨勢會是南美洲的味道,所以各地廚師亦紛紛鑽研南美菜。香港也不執輸,短時間內便出現了兩間秘魯餐廳——MAYTA及Chicha。
(左起)駐港秘魯領事David Malaga、駐上海秘魯經濟商務參贊Vladimir Kocerha、駐港秘魯領事助理Renato Blain,齊齊分享該國的美酒佳餚飲食經驗。
今次請來駐港秘魯領事到MAYTA來介紹一下當地的傳統美食。
要說秘魯菜,不能不說點歷史,簡單點來說,秘魯自1821年7月28日宣布獨立,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年代。那時的飲食文化是與土著印第安人加西班牙人的融和烹調方式。獨立後逐漸有來自英格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移民定居,而中國人在1850年代開始到該國工作,當中尤其多福建和廣東一帶的中國人,並成為有較大影響力的族群,其餘還有阿拉伯人和日本人。
與中國烹調融和
Arroz Con Pato 鴨腿黃椒燴飯($188):酷似西班牙 Paella,使用意大利米飯煮成,煮飯的高湯材料有黃椒、洋葱、蒜頭、南瓜、鴨湯、甜酒等,上菜時撒上番茜辣椒碎,味道帶點酸辣,幾惹味。
Lomo Saltado Completo($198)即秘魯鑊仔炒牛柳,便相當有廣東小炒風味。
秘魯領事David Malaga謂:「在首都里馬市內,有一種廣東粵式料理與我們的料理融合了的叫『Chifa』,一條街上至少有一個Chifa的招牌,相當流行。你估到Chifa的名稱由來嗎?沒錯!就是普通話『吃飯』的發音。中國餐館遍布秘魯各處,雖然在當地這種料理也被當作中國菜,但其實卻早已成為我們秘魯的特色飲食文化。差不多個個秘魯廚師都懂用鑊炒餸,其中的Lomo Saltado Completo($198),即秘魯鑊仔炒牛柳,便相當有廣東小炒風味,只是食材除了牛肉外,還有煎豆蓉米餅,加上薯條、燒香蕉而已。」
Causas薯蓉三食($158),集合了紫薯及黃薯,呈現3種不同口味,當然各種辣椒也是該國的特產。
他續說:「秘魯菜亦特別多用薯仔做菜,因為品種有3,000多種,黃、紫、紅、藍,五顏六色的,除了普通的炸薯條、壓薯蓉,也會用來勾芡汁。」就如這裏的Causas薯蓉三食($158),集合了紫薯及黃薯,壓成蓉後,混入黃椒醬或紅椒醬、橄欖油、青檸、香草等造成3種顏色的薯蓉,上面分別鋪上三文魚他他、烤八爪魚及蝦肉,呈現3種不同口味,當然各種辣椒也是該國的特產。
特別推介藜麥
Solterito Salad藜麥沙律($88):白藜麥以清水煮10分鐘左右,隔水後拌入日式味噌醬汁、醃三文魚、荷蘭豆、番茄、牛油果蓉等,味道清新開胃。
「其實要說到特產,還有大家都知的粟米,也是顏色多多,大粒小粒的,無論小食、沙律、主菜,甚至飲品都會吃到。反而我想介紹下Quinoa,藜麥此食材,是安第斯山脈地區的主食,因它適合生長於高海拔、乾旱、少雨的環境,品種有白、紅和黑。我國以此為糧食已有幾千年歷史,在古印加帝國時是獻給神的食品。藜麥近年在美國流行,原因是它不含麩質(Gluten),因許多美國人對麩質產生過敏。而藜麥的多種營養又特別豐富,如維生素、膳食纖維、氨基酸等,多吃對健康好,所以今年2013年聯合國也定為國際藜麥年,用來炒飯、配沙律、放湯,做甜品都可以。」
青檸汁醃魚生
Ceviche生拌海鮮($158),酸酸甜甜的味道能刺激胃口。
亦因秘魯西瀕太平洋,有極豐富的魚產,漁民出海捕魚後,除了用鹽漬儲存方法外,也會用上酸漬。聞名的Ceviche生拌海鮮($158),是把魚生先切粒,混合由青檸汁、蔬菜湯、魚湯所調成的一種醬汁,聽說能夠把海鮮的蛋白質改變,使質感更為結實,內裏也有炸粟米粒,酸酸甜甜的味道亦能刺激胃口。許多人都認為Ceviche很有日本風味,但David則謂用青檸汁醃海鮮是一種傳統的秘魯菜做法,反而另一種同樣用青檸汁醃魚生的Tiraditos,則是把魚切薄片,便真的帶點和風了。
另外,就算不是國慶日,領事話秘魯人都常飲Pisco酒,源於歐洲人釀造白蘭地的傳統方法,百分百只以葡萄去皮去核榨汁發酵,然後蒸餾出來,達到40度的烈酒。這Pisco會用來製稱得上是國酒的Pisco Sours雞尾酒,用Pisco配上苦艾酒和青檸等,調酒師再加蛋白搖出一層泡沫。好!我們就為明天的國慶日飲杯!
秘魯Pisco
Pisco是南美非常流行以葡萄釀製的白蘭地,而秘魯更有自己一套的分級制度。產酒區主要集中在沿岸的Arequipa、Ica、Lima、Moquegua及Tacna。而採用的葡萄有芳香的與不芳香的,前者包括:Quebranta、Mollar Negra、Negra Corriente及Uvina,都是非常冷門的葡萄。後者就包括芳香的,如Italia、Muscat、Torontel及Albillo,有些是熟悉的名字。
分類便以葡萄的特性而劃分,包括:Non-aromatic Pure Pisco:只用一種不芳香的葡萄,而Aromatic Pure Pisco,就正好相反。Acholado則是混合兩種或更多的葡萄;而Green Must就是蒸餾自那些發酵中段被終止的葡萄汁。
MAYTA Peruvian Kitchen & Pisco Bar Info
地址:中環蘭桂坊15-16號協興大廈3樓
電話:2790 0928
營業時間:12nn-3pm、6pm-11pm
初遇秘魯菜
前一陣子尖沙咀的太平洋會與秘魯總領事館舉辦了「秘魯美食周」,請來女廚Maria-Rosa Vasquez炮製正宗秘魯菜,於是在自助午餐中,我便首次嘗到秘魯菜。
Ceviche Clasico,別看它似一道湯,它有Tiger's Milk的稱號,因為加入了辣椒的緣故,只能吃到以青檸汁浸熟了的海鱸及炸粟米,那辣湯就怕怕了。
第一道便是Ceviche Clasico,別看它似一道湯(賣相與MAYTA很不同),它有Tiger's Milk的稱號,因為加入了辣椒的緣故,我只能吃到以青檸汁浸熟了的海鱸及炸粟米,那辣湯就怕怕了。
以藜麥(Quinoa,圖後是一袋的紅藜麥)做的沙律就非常可口,混有松子更添o趙頭。
雖然秘魯菜也喜歡用辣椒,但除了這道菜外,其他菜式偶有帶辣,但為我這個不嗜辣的人,也可以接受。譬如以藜麥(Quinoa)做的沙律,就非常可口,混有松子更添o趙頭。藜麥還可做甜品布甸,我試過面層有熱情果的,酸酸咪咪,豐富了甜品的味道。
這個Trio de Causas底部的薯仔便非常腍滑,雖然加入了黃椒汁,但都可以接受。
秘魯薯仔種類也繁多,這個Trio de Causas底部的薯仔便非常腍滑,雖然加入了黃椒汁,但都可以接受。上面還覆蓋了吞拿魚、牛油果,都幾西日混合。
秘魯菜有一道鑊仔炒牛柳,那天最深刻的牛菜,是簡簡單單的燒牛串,腍滑美味,辣度適中。秘魯人煮牛真有一手。
Aji de Gallina的雞肉、薯仔、雞蛋、核桃、巴馬臣芝士的大雜薈。那以芝士及牛奶做的Creamy醬汁,甜甜的,似椰汁但沒有那強烈的味道,而芝士的味道也不搶鏡。
至於我最愛的菜餚,是名為Aji de Gallina的雞肉、薯仔、雞蛋、核桃、巴馬臣芝士的大雜薈。那以芝士及牛奶做的Creamy醬汁,甜甜的,似椰汁但沒有那強烈的味道,而芝士的味道也不搶鏡。
秘魯的酒類
席間還試了秘魯的紅白酒及Pisco。第一次喝秘魯白酒Tacama, Blanco de Blancos, 2011,是用Sauvignon Blanc、Viognier及Chardonnay混合而成,這樣的配搭很少見,但卻非常可口。聞很香,可以找到Sauvignon Blanc的影子:熱帶生果、菠蘿,少甜,酒身豐滿,餘韻有點礦物味,不俗。
當天我還喝過同廠出品的Pisco:Tacama, Demnio de Los Andes, Pisco Quebranta,名字Demnio de Los Andes是紀念在秘魯與西班牙戰役中的英雄人物,而這枝是單一用Quebranta釀造,屬Non-aromatic Pure Pisco,但聞及入口也芳香,辣度溫柔,像白胡椒般,清爽而沒有雜質,餘韻還帶點甜。可惜酒精度達44%,不能多喝。
(撰文:郭秀芳、何小雲 攝影:陳智良)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