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5-01-29

沙特新王與希臘新總理,投資者怎下注?

  沙特國王阿卜杜拉去世、希臘大選「疑歐派」上場,均讓金融市場引起新的猜測。不過,對環球股市來說,基本上仍屬處變不驚,大夥熱戀歐央行的「QE德政」及美聯儲「不急於加息」,仍沉醉於「全球低息期短期難變」的盛宴。然而,部分美國巨企已因美元過強而影響盈利。

 

  非主流的激進左翼聯盟在希臘國會選舉成為第一大黨,年僅40歲的齊普拉斯出任總理,與右翼宗教政黨合組聯合政府,兩黨都反對緊縮政策,不顧意識形態上的分歧而聯手,反映出希臘民眾對於近年勒緊褲帶是如何不滿。

 

  不過,齊普拉斯雖被認為是極左份子,但新政府上台後亦不敢輕言退出歐元區,只盼歐盟中央能放寬條款及減免一些債務。事實上,退出歐元區只會令希臘成為「歐洲孤兒」,並非賴債便可解決問題,民眾到時很可能要吃更大苦頭,連到其他鄰國旅遊也不容易。

 

  債主現時也擺出寸步不讓似的高姿態,不過未來幾個月,希臘新政府會與歐盟中央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等,就放寬還債條件展開連串談判,盼能有商有量避免各走極端。

 

  我認為過份緊縮的財政政策,對歐洲其實是弊多於利,不是說要做大花筒,而是要適量放寬。表面上,希臘整體經濟近年有所好轉,但普羅大眾看不到出路,失業率高達25%,希臘人不滿的最大矛頭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今次又要考驗「當代鐵娘子」如何拆招了,若對希臘作出較大讓步,其他債仔也會「扭計」,但過份強硬,10幾歲已參加左翼學生運動的齊普拉斯,也有可能「跳牆」,到時會否出現「歐元區骨牌倒」?因此,上策宜先檢討緊縮政策的極限。

 

  地緣政治方面,中東較歐洲更麻煩,近期在歐洲發生的恐怖襲擊都來自中東,新的受害者包括日本人,在當地的中國人也絕對不安全。

 

  今次沙特國王阿卜杜拉駕崩,但王位順利交接,新王薩勒曼重申內外政策不變,於是炒油價反彈的投機客,又一次慘敗。

 

  政局的變化,使我們再次看到沙特王朝獨特的「穩定體制」。近年吹來了「阿拉伯之春」,沙特本身沒有出現重大麻煩,還派兵到鄰近的小國巴林協助鎮壓「什葉派叛民」。

 

奧巴馬希望沙特與伊朗合作

 

  奧巴馬政府當然不會公開指控其在阿拉伯世界的最大盟友沙特是最大的專制王朝,是遜尼派原教旨主義的最大輸出者,拉登是上世紀80年代被派去阿富汗對抗蘇俄的「半官方貴族代表」,他反而常稱讚阿卜杜拉是改革之君,沙特阿拉伯的社會將逐步開放云云。今次他「順道」親自前往沙特哀悼,實際上是要確定聯盟地位不變。

 

  美國和沙特當然也有不和,甚至是大大的不和,對以色列的政策早已變成小事,沙特阿拉伯不滿美國搞阿拉伯之春民主化。事實上,民主化令一些國家變成戰亂區,也門更可能落入什葉派之手,對沙特阿拉伯來說,沙美最大的共同敵人應是正在製造核武器、及在中東擴大什葉派勢力的伊朗教士政權。

 

  然而,奧巴馬卻由於「伊斯蘭國」而對沙特存有戒心,反而希望與伊朗談判化解爭端,共同對付「伊斯蘭國」,奧巴馬也希望沙特與伊朗合作,把打擊「伊斯蘭國」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不同「牌子」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國家,沙伊是世仇,而隨著伊朗勢力進入伊拉克,沙特認為無講和餘地,而這也是「伊斯蘭國」及其他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都是什葉派當權)造反的極端遜尼派原教旨主義武裝,近年得到大量財力支援的主因。

 

  當伊斯蘭國的領迪巴格達迪去年冒起及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進逼時,沙特政府初時的立場是指主要禍首乃伊拉克什葉派當權者鎮壓遜尼派引至民變,沙特政府對於奧巴馬臨陣不炸敘利亞什葉派政權也不滿,而之後就是「伊斯蘭國武裝」由敘利亞「專戰」伊拉克。

 

  美沙妥協的結果是沙特必須與「伊斯蘭國」劃清界線,而當巴格達迪「立國」及自封為哈里發(伊斯蘭教眾在世俗之領袖),等於挑戰沙特王朝作為麥卡和麥迪拿兩大聖城的守護者的地位;因此,王朝加入對抗「伊斯蘭國」陣營,及禁止沙特的保守派教士們再發表挺「伊斯蘭國」的言論。

 

  沙特現代王朝,至今仍是由第二代執政,王位傳弟不傳子,這班同父異母的王子,初時多達50人,如今所剩無幾,不少在位王儲都未登基便老死了。不過,當國王患病之後,「真命的」王儲便會提早接班,確保政策的延續性。

 

沙特新王薩達曼被視溫和派

 

  阿卜杜拉國王由王儲到國王,實際上在沙特當權了超過20年,而近年則已把日常管理權力交予王弟兼王儲薩勒曼,而內廷(包括各房兄弟或孫輩,當然沒有女性份兒)已就今後如何把政權過度到第三代達成妥協。因此,當薩達曼繼位時,便同時宣布第一王儲是其在世的最細弟弟(也60到尾了),而另一已故兄長的兒子則當上第二王儲,至於他自己的兒子,則出任國防部長作為日後的主要扶政者。

 

  沒有人知道到第三代繼位後,會否如第二代的那麼和諧(至少表面上是這樣),但由於暫時不是逼切問題,市場也不予理會。

 

  新王薩達曼被視為與阿卜杜拉一樣,是溫和派,外界認為他與美國更親近,近期的油價戰略是託其兄長國王之言,市場一些「過份聰明者」,以為不減產的政策或有所調整。

 

  由患病的阿卜杜拉解釋沙特的官方立場最能堵住外界的口,阿卜杜拉的理由是世界經濟放緩及更多國家開發石油,令到石油供過於求,早前升上100美元,只是炒家所為,因此,下跌是正常調整,減產沒用也不可能落實;因此,沙特的立場是反對石油輪出國組織(「油組」.OPEC)減產,而來自石油收入減少是逼不得以的,油價必需反映供需。

 

  這套講法對美國沒有太大壞處,低油價會對俄羅斯不利,普京已成為奧巴馬的最大心魔,何樂而不為?至於沙特要用油價戰打擊伊朗或甚至是美國的頁岩氣,對美國整體經濟還是利多放弊,畢竟美國仍是石油輸入國。

 

  當各油國明白到沙特認為油價短期內愈低愈好,唯一自保的方法,是把已開採及已準備開採的石油,不理賺蝕推出市場,供應有增無減,油價跌勢更厲害。

 

  我認為,沙特今次的主要目標是「打殘」美國以至其他國家的頁岩氣,油價必需跌至50美元樓下,美國的頁岩氣會陸續停產,也沒有甚麼人夠膽進行新投資。

 

  有認為,過低的油價對沙特的財政情況也不利,今年已要推出赤字預算案,而埋單時,赤字應更大,然而,沙特有大量外匯儲備,無需勒緊褲帶,可繼續以各種福利政策討好國民。

 

  在現時的經濟形勢下,看不到油價有大幅反彈的理由,而涉石油的公司,其盈利和股價也恐怕繼續無運行,但對環球經濟來說,低油價還是利多於弊,有利於各國以對抗通縮為油,維持較低利率政策。

 

  在政治上,最大的受害者是俄羅斯及普京,要提防他大膽一博,進軍佔領烏克蘭,令油價即時反彈,低價才加入沽空石油的投機者要小心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國金與投資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