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2015
慢活在世外桃源——峇里島(二)
峇里這個長僅145公里、寬約80公里的小島,竟有1萬座以上的寺廟,幾乎家家有神龕,村村有神廟。峇里人堅信他們就是諸神的後代,印度教(Hindu)的信仰深深影響著峇里島居民的生活,相信萬物有靈的本土信仰也融合在一起,無論山、海、木、石,風、雲、雷、雨都是要敬仰的,經濟、政治、文化、藝術以及社會風俗,幾乎也都與宗教脫離不了關係。
神靈之島
峇里島內主要的交通方式為汽車,島內有沿岸的環島公路以及通往內陸的南北向公路。村落與村落間連接的道路相當多,因此汽車的通行還算方便。由於觀光客很多,島內許多區域有了公車接駁主要的觀光地,如丹帕沙(Denpasar)、庫塔(Kuta)和沙努(Sanur)等,當然,最方便還是用計程車,價格相當的便宜。我們為了方便,就租用度假村的車。下午的觀光節目,由我們提出景點目標,司機就會為我們計劃路線,安排得很妥當。
遍遊峇里島的神廟是不可能的,有7座濱臨海岸的神廟相對較方便,每一座都在彼此視力可達範圍之內,形成一個西南岸的廟宇群。海神廟是其中之一,因為它就在水明漾海灘的北部不遠,所以我們順理成章首先遊覽海神廟。
峇里語稱廟宇為 Pura,梵語字面上的意義是被牆所圍繞的地方。峇里島的廟宇通常在牆圍著的庭院內,廟中隨處可見各種雕像。廟宇的出入口通常是由巨大而且精雕細刻的大門所構成,稱之為 Candi Bentar。Candi Bentar 兩側各矗立著廟宇的守護神,左右兩邊分別代表善與惡,其對稱的結構正說明瞭印度教對善神惡神之同等重視。
海神廟(印尼語:Pura Luhur Tanah Lot)位在中西部的塔巴南海岸,距丹帕沙約20公里,是峇里島最重要的海岸廟宇之一。峇里語Tanah Lot意思是「海中的陸地」,其建造的特色正是如此。廟宇蓋在離開海岸的一塊巨岩上,漲潮時,廟的四周被海水環繞,與陸地完全隔離;退潮時才可以與岸相通。
海神廟建於十六世紀(也有說是十五世紀)。傳說那時一位爪哇的高僧Danghyang Nirartha來到這裏,被海中的巨石奇景吸引,又看到岩石發出耀眼的光芒,認定這裏一定有神靈,是個可祭拜海神的聖地。於是他發動當地村民,共同建立這座海神廟。往後的幾世紀,海神廟成了峇里神話的一部分。 據說在建造廟宇的時候,遇到了大風浪的侵襲,在岌岌可危之際,Nirartha解開身上繫的腰帶丟入海中,腰帶就變化成一條大海蛇,保護了廟宇。據說現在海神廟底座的海蝕洞裏會出現顏色黑白相間的海蛇,那就是此廟宇的守護神,防止惡靈和入侵者的騷擾。
進入廟宇大門,廟前有長長的步道,兩側有許多販賣紀念品的商店。海神廟座落在海中巨岩上,宛如高張風帆的大船。時值退潮,我們可以漫步到海神廟的巨岩下,不過,我等非印度教徒是不能登廟的。只見當地人恭敬地上廟去拜謁,個個都穿著傳統盛裝,顯得隆而重之,他們絕不只是觀光而已。
海神廟的岸崖朝西,向著大海,遊人都會在岸邊呆到夕陽西下,眺望這峇里島最壯麗的日落勝景。我欣賞著紅日和晚霞,看浪花打在礁石上撞繫出閃耀的金光,那黑黝黝的海神廟顯得更神秘。
烏魯瓦圖斷崖上的小海神廟
峇里島有很多祭海神的廟,比較出名的還有在烏魯瓦圖(Uluwatu)斷崖上的烏魯瓦圖廟(Pura Uluwatu)。
位於峇里島最南端巴東半島的烏魯瓦圖斷崖,是一處雄奇的絕景。它從海上拔起,高聳70多米,三面懸崖壁立,非常險峻。
我們分別在兩處懸崖頂上感受了烏魯瓦圖斷崖的氣勢。先是在夢幻海灘上方懸崖頂的烏魯瓦圖度假村,站餐廳旁邊的斷崖上,舉目遠眺,印度洋盡收眼底;低頭又見衝浪健兒們在夢幻海灘的驚濤駭浪中馳騁,真是風光無限。
接著到半島西南邊的懸崖頂,那裏兀立著烏魯瓦圖廟,三層廟塔危立在峭壁邊緣。這廟也叫小海神廟,相傳是最早在十世紀時建造,是為祭祀海上的精靈而建。
在日落時分,我們在小海神廟的懸崖上欣賞了一場源於祭祀神靈的克差舞蹈(Kechak &Fire Dance)。克差舞敘述了一段很有戲劇性的神話故事。故事以印度教的古老史詩《羅摩衍那》為藍本,講述王子Rama渡海攻打Lanka城,拯救被擄走的愛妻Sita的故事。表演從日落前一直到天黑,足足一小時。雖然不很明白細節,但是光是看各種神話人物的奇異扮相和活靈活現的表演,後來還在滿地火光熊熊中舞蹈,已夠有趣的了。
【你點睇】陳美寶、羅淑佩分別被任命為運物局及文體旅局局長,你是否認同新任命有助香港鞏固物流樞紐地位及促進旅遊經濟?►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