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1/05/2018

「還不夠絕望,尚可更絕望。」《卡夫卡孤獨三部曲》

  《卡夫卡孤獨三部曲》的《審判》,寫於1914年,距今超過100年了。沒有真正完成,也沒有計劃要出版。在他去世後,由他的摯友馬克斯‧布洛德(Marx Brod)保存手稿,於1925年在德國出版。出版後迅速被譯成十幾種文字,風行全球。小說表現了現代人的絕望與困境,沒有因為過了百年而失去現實意義。荷李活兩次改編成電影。

 

  「想必是有人誹謗了約瑟夫.K,因為他並沒有做甚麼壞事,一天早上卻被逮捕了。」卡夫卡以此作為小說開頭,帶我們進入現代文學最荒謬、最恐怖的夢魘。

 

  K陷入了一場漫長的審判。他不認識自己的法官,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認識自己的律師。他不知道自己的罪名是甚麼,但他被認為有罪。審訊被不斷拖延,他在保釋期間到處找人說情幫忙,但每一步都把他推向有罪的深淵。終於在他31歲生日那天被處死。

 

  小說表面上的主題是對政治、法院的無能腐敗的抨擊。但實際上是展示人類在周遭環境下的無助與絕望。K從來都沒有被告知起訴他的罪名,並且他從頭到尾一直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而K的罪名恰恰是他的清白。因為社會上的人都有罪。做人就有罪,有罪才可以做人。不承認自己有罪、堅持清白就違背了做人的原則,於是清白的人必須受審,必須處死。

 

  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講沙皇俄國時代的罪犯不外是四種人,其中最令人欷歔的是第四種人,他們之所以被判有罪,只不過因為他們的道德比其他人高尚,這些人就是政治犯。卡夫卡《審判》中的清白的人必須處死,是相類似的觀念。

 

  《卡夫卡孤獨三部曲》的《城堡》,講一個土地測量員K受邀赴某城上任的故事。

 

  在一個下雪的深夜來到城堡附近的村莊,不料卻受阻於城堡大門外,無論他怎樣努力,也無法進入,宛如層層迷宮。企圖進入城堡的所有嘗試均告失敗,城堡始終近在眼前又遠在天邊,可望而不可即;城堡的階級組織要求服從,然而城堡的指示卻始終隱晦難解。K愈是努力尋找,就離目標愈遠,到最後,在每日林林總總的挫敗和屈辱中,這個目標幾乎完全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長期以來,文學評論家對於《城堡》的寓意爭論不休。小說寓意的複雜性、多義性,最後走向神祕、虛無與荒誕;其中最常見的解讀是將「城堡」視為一種瑣碎、頑固、無法接近、不負責任的官僚制度的擴大,是一個由無數文件與層層程序構成的龐大機構。 

 

  三部曲的另一作品《失蹤者》,是卡夫卡最樂觀、最有喜劇色彩的小說。

 

  卡爾.羅斯曼出身於德國的富裕家庭,十六歲時被女僕引誘生下一子,因此被父母放逐至美國,他在紐約碼頭認識了在船上燒鍋爐的工人,並為這工人受上司欺侮的事不平。這時自稱是卡爾舅舅的國會議員雅克出現,將他接至家中,並提供優渥的生活,後來卻因卡爾觸犯家規,再次被逐,由此展開他的美國歷險記……

 

  這部未完成的小說在「孤獨三部曲」中最遲出版,卻是卡夫卡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最為樂觀輕盈的作品,結尾甚至充滿自信與希望,彷彿卡夫卡在歐洲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藉由美國這個遙遠的幻想國度得以實現。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卡夫卡孤獨三部曲:城堡、審判、失蹤者》

作者:法蘭茲‧卡夫卡

由 漫步文化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李怡 #卡夫卡 #卡夫卡孤獨三部曲 #審判 #復活節 #城堡 #失蹤者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