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1/05/2021

真相在藝術中無所遁形:自由中重生的《無主之作》(中)

  揭露納粹暴行的電影自二戰以後不計數,對於這段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記憶之一,無論怎樣反思都不為過。而《無主之作》與過往同類題材電影的區別是,導演並沒有刻意挖掘納粹暴政的殘酷細節,對於戰爭無情的描述點到即止。影片聚焦在極權統治下自由與獨裁的對峙,揭示歷史起伏與人性命運的關聯,透過藝術家「我思故我在」的創作心路歷程,傳遞藝術在自由中重生的希望。

 

描繪工農階級形象才是「正確」的藝術

 

  1945年, 二戰以納粹德國的覆滅為標誌宣告結束。經歷了慘烈大轟炸的德累斯頓戰後歸屬東德,由蘇聯管轄。寇特(Kurt,影片《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男主角)在這場大轟炸中又失去兩位舅舅。在戰爭的迷霧中,國家和人民在創傷之中癒合,又在癒合之後再遭受創傷。

 

  擁有過人藝術天賦的寇特進入藝術學院學習。然而當時東德藝術學院奉行的是「社會寫實主義」的美術教育,摒棄強調自我的藝術創新。在藝術學院教授們的眼中,畢加索們都是愚蠢堕落的代表,只有表現工農兵形象才是「正確」的藝術。但是,寇特總會不自覺地給「社會寫實主義」加上一些跳脫的色彩。

 

東德藝術學院奉行「社會寫實主義」的美術教育

 

  身為教師的寇特父親,因在納粹德國時期失業而被迫加入了納粹黨,戰後又不被東德社會所容,種種不堪忍受的屈辱終於擊垮了這位知識分子。寇特牢記伊麗莎白阿姨最後的教誨 —— 「Never look Away」,直視死不瞑目的父親的眼睛。悲憤中,生命的慘烈化作筆下血紅的底色,襯托尚未完成的領袖群像;讚美勞動者宣傳畫中的女工,也換成了愛人艾麗(Ellie)的肖像。

 

面對死不瞑目的父親,寇特選擇直視

悲憤中,生命的慘烈化作血紅的底色

 

  儘管德國的苦難伴隨著寇特成長,但是隨著與藝術學院服裝設計系的女孩艾麗一見鍾情,寇特的人生也進入了另一個階段。俏麗可人的艾麗不但令寇特深深著迷,更有一位德國婦產科醫學權威父親——納粹反人類「優生政策」的「功勳醫生」席班(Seeband)教授。正是他將寇特深愛的伊麗莎白阿姨一步步推向深淵,直至被送進毒氣室。

 

納粹幫兇席班教授被授予「功勳醫生」稱號

 

  席班教授這個人物貫穿全片,角色的分量之重,對全片故事的鋪排之重要,觀者從電影海報中的排位已經一目了然。導演在構架這個人物時,並沒有走通常「惡有惡報」的套路。這名道貌岸然的冷血醫生始終堅持納粹「種族優秀論」的思維,對寇特的出身不屑一顧,處處為一對年輕人的相愛設置障礙。為了自己「高貴」的雅利安血統,甚至不惜親手斷絕了女兒成為一名母親的夢想。如此殘暴狡詐的人物,卻在二戰、冷戰和西德時期都平步青雲,壞事做絕卻始終享盡養尊處優榮華富貴的人生,即便是曾當作戰犯被蘇軍俘虜,也有辦法利用自己的專業之長而獲得器重。這未免令正義的觀眾耿耿於懷以至憤憤不平。其實縱觀歷史,審視現實,社會上從來不乏此類人等,影片只是社會的一個真實縮影而已。至於席班醫生的最終命運,導演自有安排。

 

  1961年,寇特已經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 「社會寫實主義」畫匠,那些批量生產,具像而又刻板地頌揚時代的巨幅壁畫,足以讓小兩口過上安逸的生活。然而,嚮往自由是人類的天性。寇特不甘心於被集體主義淹沒,渴望成為一位可以自由表達,擁有自我風格的真正的藝術家。在柏林圍牆建成的兩個月前,寇特與艾麗終於踏上了奔向自由西德的火車。

 

寇特成為東德小有名氣的 「社會寫實主義」畫匠

寇特頌揚時代的巨幅壁畫

寇特與艾麗奔向自由西德

 

Readmore:

真相在藝術中無所遁形:自由中重生的《無主之作》(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稱2月起或對從華徵收10%關稅,你認為中方應否作出強硬反制?► 立即投票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無主之作 #電影 #藝術自由 #德國 #納粹 #戰爭 #戰爭藝術 #寇特 #Art & Culture #Movie & Drama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