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3/01/2019

《魔法保姆》:重新感受魔法力量,回歸初心

  近日興起#10YearChallenge,大家關心容貌有否改變,又有沒有想過「這十年來做過的事,能令你無悔驕傲嗎」?

 

  人大了,總是忘記兒時的幻想或童真。面對現實,早已疲憊不已。作為家長,面對仔女的童言童語,要不就不相信他們的說話,要不就漸漸教導他們要早日面對現實,為現實作戰。就像《魔法保姆》 (Mary Poppins Returns)的父親Michael一樣,經歷人生低谷的他,再也不相信童話,也早就認命了。

 

 

  《魔》是1964年、迪士尼經典作品《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相隔54年(以北美公映時間作為計算)才公映的續集。承接《歡》的故事,在大蕭條的倫敦,Banks一家正陷入無家可歸的危機中,Mary Poppins再度出現,以魔法照顧新一代,並帶來希望。

 

  如何在半世紀後包裝這個舊故事?

 

  畢竟也54年,我沒有看過前作,雖然大約知道故事劇情,但也把《魔》視為全新故事來觀看。

 

 

  不難感覺到,在3D盛行的年代,以2D動畫和真人同場的處理是刻意走懷舊路線。隨著技術愈純熟,遊走魔法和現實世界時,更加順暢。

 

  正正因為現代的觀眾已看慣了飛天遁地,Mary Poppins拿著雨傘在天空飛下來並不是新鮮事。要如何詮釋故事,還是要回歸一劇之本。驟眼看是覺得故事編排的問題不大,但細心看一下,每一個章節都有其作用,例如洗澡向孩子們介紹魔法世界、修理碗時便教導用另一個角度看事物等,但拼湊在一起便發現章節和章節之間,其實關聯不大。遊走在城市之間,倒像是倫敦景點的介紹。

 

  前作改編自P. L. Travers的同名作品,但公映之後,因為太過「迪士尼」和真人動畫的處理,和作者原本的定位不同而惹來不滿。因此,在作者死後,才拍攝續集。再次以太過迪士尼化的處理,相信同樣會令原作者不滿。

 

另一部《維尼與我》

 

 

  Mary Poppins的電影,她的戲份最多,但是,真正的主角是戲份較少的父親。她的使命,就是重新打開他的心門。同樣,這部電影的目標觀眾,就是成年人,只是以一個合家歡的電影作為包裝。

 

  在大蕭條加上喪妻的Michael Banks,不再相信魔法,重遇兒時的魔法同伴Mary Poppins,才勾起過往的種種,重新相信魔法,回歸初心。面對仔女所描述的魔法經歷,他排斥,到最後願意相信奇蹟,接起汽球,重新感受當中,畫面由灰沉變櫻花藍天,這才是完滿的結局。

 

  雖然描述不多,但兩人的關係讓我不禁想起《維尼與我》(Christopher Robin),人大了,總是忘記美好的事物,兩套是讓成年的觀眾願意相信由迪士尼所創造的魔幻時刻,而這個時刻就是他們的避風港,再次販賣其品牌形象。

 

電影預告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Movie & Drama #魔法保姆 #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 #迪士尼 #真人動畫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