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2023Text: Helena HauPhoto: 官方圖片
展覽「孤獨之宮」:在自由與囚禁、孤獨與慾望中,你在尋求一個甚麼出口?
「囚禁於宮殿與迷宮的人們,曾經擁有想要逃離的欲望。」
這是展覽「孤獨之宮」(The Labyrinth of Solitude)的引言,在自由與囚禁、孤獨與慾望中,來回尋求著一個答案,「曾經」的字眼,道出了這個念想的糾結和矛盾。
展覽由畫廊SEEFOOD ROOM及SHOUT合辦,林靖風策劃。邀請了十位藝術家,繼策劃個展《孤獨之紗》後,時次展覽他邀請了十位藝術家,包括劉杭霖、廖詩薇、葉慧婷、簡喬倩、關蓉而、陳海欣、李芷淇、梁佩兒、葉雯及Jason Ho一同參展,以繪畫、雕塑、裝置等媒介,各自各用作品呼應其命題,繼續探討孤獨和存在的意義。
林靖風總喜歡以故事作為開端和扣合,而引向的結果卻是開放式的。展覽以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Crete)的一座迷宮(Labyrinth)為背景。這座迷宮的出現是為了關押怪物邁諾陶(Minotaur),在邁諾斯領軍攻佔了雅典(Athens)後,國王要求雅典每年要供獻七對少男少女到迷宮作為邁諾陶的食物,直至雅典王子賽修斯(Theseus)自薦成為祭品,並決定要奪去邁諾陶的性命……展覽從命題開始,已經在訴說故事,「孤獨之宮」的「宮」字,已成為他於場地中,鋪排故事的切入。
展覽分為三層,由藝術家廖詩薇的作品《Twinkle Twinkle》作為引入。潘彼得(Pater Pan)是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夢幻島的存在,就好似雅典王子賽修斯乘著船隻,通向克里特島的迷宮,充滿著未知。
展覽的下一個部分就由四樓開始,象徵著雅典王子來到群島後,所發生的事。四樓主要展出了劉杭霖、梁佩兒、簡喬倩、關蓉而和Jason Ho的作品,藝術家劉杭霖以同行的公主為故事主線,以版畫勾勒了線球,那是公主為王子在迷宮中能找到回去的路所準備的。關蓉而就以淡雅的色調描繪了宮殿的遺跡,作品亦涵蓋了聖經與詩篇的元素,同時將公主對於王子的情感與掙扎夾雜其中。簡喬倩和梁佩兒的作品均以風景為主題,刻畫了一直處於靜態的植物,其實它們也帶著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在朦朧與迷離中,綻放著屬於自己的光芒。Jason Ho的作品以對稱的元素、鮮明的線條與色塊,營造了一個又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空間,以訴說大家對於宮殿的幻想。展覽中,還有一本卡繆的《反抗者》,以作為另一個串聯,將主奴的角色穿插其中。
順著線球來到三樓,燈光明顯比四樓要昏暗得多,也是展覽的一個鋪排,表示從宮殿走到迷宮後的景象。三樓主要展示了廖詩薇、陳海欣、葉雯、葉慧婷、李芷淇的作品。同樣地,廖詩薇的《Wandering Stars》依舊以潘彼得(Pater Pan)為創作靈感,拱形的畫作就如一扇進入某地的拱門;陳海欣和葉慧婷的作品均帶著一種不真實的感覺,迷幻的筆觸與色調讓人產生了一種不安、糾結及想像。李芷淇的作品《Dining》和《Unity》描繪了無人的餐桌和一個裝著水的器皿,而水杯中的水,往往都是讓人逃離尷尬的良藥,只要嘴裡含著水,就永遠就不用說話了。葉雯的《入校前》則結合了社會時事,講述疫情期間某些地區的小朋友,在進入學校前,需要識別心口上掛著的QR Code,而畫面中的七個小朋友就仿如被送去迷宮作為祭品的少男少女,然而他們的臉上同樣帶著迷茫。
展覽中的作品都充斥這大家對於宮殿、迷宮,以及裡面所發生之事的一種好奇與想像,然而我們身處的世界又何嘗不是一個迷宮?王子去殺掉怪物是一種反抗的行為,反抗是因為感到不公,然而,主人與奴隸卻是互相依賴的關係,只要一方滅了,另一方想必也不復存在。但當奴隸反抗成功,他會否成為主宰自己的主人?那麼,他是奴隸還是主人?人生每走一步路都是選擇,但是答案卻不是只有一個。
孤獨之宮 The Labyrinth of Solitude
日期:2023.08.18 – 09.17
地點:中環安蘭街 9 號 Q+大廈 3 至 4 樓
查詢展覽按此處。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