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2/04/2020

收藏藝術品最重要是甚麼?藝術家的死亡能否成就藝術價值?(下)

  上文談及,世上其實有很多藝術家在過身後,他們的藝術品反而變得一文不值;而死亡為藝術家的藝術品帶來價值的謬誤,絕大部分是因為大多人只留意一些已過生且大名氣的藝術家。

 

  最常聽到的例子是梵高。傳說梵高生前只出售了一幅作品,但因為他的死,他的作品變得受人追捧至今。首先,梵高生前並非只出售過一幅作品,即使當時他的作品不受人們鍾情。第二,真正讓梵高作品成為殿堂,不是因為梵高之死,而是全賴梵高的弟婦Jo van Gogh-Bonger 秉承梵高弟弟Theo van Gogh 之遺願,到處宣傳並借出梵高的作品予展覽用,透過一年又一年,接二連三不斷的市場推廣,而成就了梵高作品的新價值。沒有Jo van Gogh-Bonger,便沒有今天的梵高。

 

  藝術品的價格是基於(a)供應(b))質量(c)需求。沒有需求的作品,例如我把一張畫了一條直線的白紙定價為一千萬美元,也只是帳面上的一千萬,而不等於真實的一千萬。死亡只是代表供應斷絕,但通常在藝術家臨離開前幾年,便已經很少創作新的藝術作品,而且大家早已預料他的離開,故此一切在藝術家仍在生時,供應斷絕已反映在價格之上,所以有些藝術家往往在最後幾年享受了藝術作品價格的最後高峰。

 

  人們可分成兩類,一類是知自己所不知 (People who don’t know),一類是不知自己所不知(People who don’t know they don’t know)。盲目相信死亡效應 (Death Effect) 的後果,是在無法預測的情況下去預測未來,因為我們都應該清楚知道未來是無法預測。強行預測,以為自己知個通透,只不過不知自己所不知。說不定因為大家都相信死亡效應,結果當公佈了藝術家的逝死消息時,紛紛把藏品推出拍賣,結果供過於求,價格大跌。

 

  藝術家死後,作品的升值,只有(a)他的作品價值被發掘出來或重新釐定(b))收藏家對這位藝術家作品的需求愈來愈高。藝術家的死亡,純粹是生命中的一個章節,然後被人當做化學調味料,勉強在藝術品的價值上塗上一層無甚意義的光澤。

 

  死亡效應只是一種銷售技倆,給予你多一個理由去收藏。如果你因為見到藝術家行將就木,便決定舉手收藏,這不過是在押注:藝術家死後,作品升值。

 

  可是作品也可在藝術家死後穩步貶值。正如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說:資產價格可升可跌(Wherever there is the potential for profit there is also the possibility of loss)。雖然是無聊的說話,但當中的哲學應該銘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Jazz Up Your New Year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藝術投資 #藝術品 #藝術收藏 #買賣 #藝術家 #藝術價值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