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25
無譜一鑊熟
「金融街」有個券商研報精選對4月2日特朗普解放日有個分析。
根據2月13日發布的總統令,特朗普政府將在4月2日發布對各國基於對等關稅框架的調查結果及加徵稅率,其政策很大程度上隨對手國反應而實時調整,預判對等關稅具體政策的難度較大。然而,對等關稅實施後,美國的有效平均進口關稅水平將達到近100年來的最高水平,全球貿易體系和增長的「耐受力」將經受名副其實、百年一遇的「壓力測試」,並產生深遠的蝴蝶效應。
雖然理論上,特朗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框架應綜合評估關稅、增值稅(value-added tax,VAT)、匯率及各項非關稅壁壘,但實際操作中,難以想像目前尚未完全到位的特朗普貿易團隊在6至7周中對全球各國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做出詳盡的分析。儘管特朗普表示對等關稅政策將非常「優美(nice)」及「公平(fair)」,但鑑於對長期形成的各國貿易形態、匯率和產業政策做出詳盡和客觀的評估需要大量的分析和驗證,特朗普貿易團隊對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一目標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邏輯上,若要發揮最大槓桿作用,匆忙中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理應針對易於量化的標準,並且滿足關稅政策增加財政支出,縮減貿易逆差,以及促進製造業回流、增強製造業實力的三大目標。因此,對等關稅的制定可能更多基於兩大維度:1. 對美貿易規模:對美貿易基數大(稅收收入高、製造業實力強)、或對美順差較大(平衡對外帳戶)的國家;2. 對美關稅和增值稅率:對美關稅較高且增值稅較高的國家。綜合來看,歐盟、印度、巴西、越南、日本、韓國等國家或地區被加徵對等關稅的可能性較大。
對美貿易規模:2024年,美國主要進口來源國排名中,歐盟、墨西哥、中國、加拿大和日本位居前五,合計佔美國總進口約56%;在對美絕對順差額排名中,中國、歐盟、墨西哥、越南、中國台灣位居前五,合計佔約四分之三;而在相對順差層面,越南、中國、中國台灣、瑞士、印度、韓國等地對美順差的相對規模較大,2024年對美順差佔本地區對美出口的比例均不低於50%(即對美出口高於從美國進口一倍或以上;圖表一)。
與美關稅之差:由於主要貿易夥伴與美國的雙邊關稅稅率數據不可得,我們使用加權平均最惠國關稅稅率作為近似。考慮在美國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加徵關稅之後,三國對美國雙邊關稅已明顯低於美國對三國的雙邊關稅,故這裏不再考慮三國與美國的關稅之差。因此,在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中,印度、韓國、巴西、越南、英國、澳大利亞、歐盟等國家或地區的關稅高於美國,而日本、中國台灣地區關稅稅率低於美國(圖表二)。
增值稅稅率: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基本都採用增值稅制度,而美國以直接稅為主,不徵收增值稅。儘管歐盟貿易主席指出增值稅屬於國內稅制,與邊境關稅性質不同,對進口商品與本土商品一視同仁,不構成貿易壁壘,但對等關稅備忘錄中已經提出並易於量化,增值稅仍可能成為4月2日潛在落地對等關稅中的部分。具體看,巴西、歐盟、英國、印度、墨西哥、中國、加拿大、越南、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或地區的增值稅稅率都在10%或以上的較高水平,而中國台灣地區為5%(圖表三)。
對等關稅最大目標是歐盟
對等關稅最大加徵目標可能是歐盟,但也可能涉及日本、印度、巴西等國。
從以上標準判斷,歐盟作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且美國標準的稅率差約為22%,對美出口被加徵關稅的概率較高,最終歐盟對美出口關稅可能達到15%至25%。同時,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中,日本、印度、巴西、越南等國也可能被點名,但以上國家均和美國就減免關稅問題積極溝通、談判,其出口商品被部分豁免的概率較大。
鑑於關稅稅率已超過「對等」水平,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可能不是本輪的重點目標。如果對這三國有效關稅繼續上調,則將比市場預期更激進。
對等關稅的最終加徵稅率可能綜合考慮(扣除)2月來已實施的關稅。
對4月2日的特無譜日估了,有否估中,等著看。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膺「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四大獎項►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