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2018

衣服是為誰而做?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Ivan Lau

    Ivan Lau

    劉君孟(Ivan Lau),本地資深傳媒人兼形象造型師。被喻為本地新派人氣時裝專欄作家,文筆一針見血,愛以時裝業界之二三事來諷刺時弊。文章散見Yahoo、Roadshow、《Cosmopolitan》、《經濟日報》、《嘉人Marie Claire》和《ELLE》等等。

    More Than Fashion

    逢周一更新

  最近在思考一個有關衣服與人的問題,曾幾何時,時裝是很簡單,記得Cristóbal Balenciaga、Yves Saint Laurent、Azzedine Alaïa、Oscar de la Renta、Valentino Garavani,以至Alber Elbaz和Tom Ford等殿堂級時裝大師,都說過是為女人而做衣服,他們希望令女人變得漂亮,希望女人會因為穿他們的設計而自豪。Alexander McQueen和Phoebe Philo亦強調他們的衣服是讓女性被賦予更大力量。不過這些說話,已經很久沒有再聽過,感覺愈來愈陌生。因為眼前的新一代設計師,都有他們自己的世界,有自己一套與眾不同觀點,他們不需要女人做靈感繆斯,更不會為女人和身體而著迷,他們只需要自我,為自己想要的烏托邦而做衣服。然後,是一大堆不著邊際,雲遊太虛的個人理論,此起彼落。

 

漂亮就是漂亮,醜就是醜。不過現今世代年輕人都認為漂亮的新定義,是應該包容所有東西,對他們來說,nothing is ugly。

 

  我有理由相信這個鴻溝,正正是今日時裝潮流形成的起源。個別品牌不作評論,因為大家眼前已經有一大堆甚麼時裝車禍,以及在時裝周出現很多標奇立異的時尚達人,真的假不了,觀眾評價無花無假,「騎呢」是最能貼切形容現在的時裝潮流。為甚麼以前設計師所設計的衣服可以令人穿得漂亮,現今的時裝則令人變得不堪入目,甚至令大家不想去碰?人們的品味固然是問題所在,但衣服責任更大。衣服來自設計師,設計師通過了解人的需要而設計,設計包含理念訊息,背後更重要是教育,教育穿衣者認識時裝,兩者環環相扣。有怎樣的時裝,就會有怎樣的人;有怎樣的人,就有怎樣的時裝。

 

創意不難,總之是與眾不同都可以被說成是創意。但我認為要做到天地人合一,這樣的設計才是最高境界。

 

  創意是不應被抹殺,但沒有以人為本的衣服設計,跟一間不能讓人住得舒適的樓盤單位是沒分別。市場的畸形扭曲,總是有原因的。人不應故步自封,但當眼前看到如今這個時裝界,實在沒法子叫人不沉醉往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

我要回應2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Mikikiki發表於 2018-1-16 10:28 PM
  • #3
  • 依家所謂嘅「潮流」都只係由人去堆砌出黎. 有D衫或者飾物只要有藝人用過/ 多過五個人去萫同一款嘅衫, 之後就會有一大班人去跟風,去模仿, 亦不理會自己適唔適合, 明知係暴露自己缺點都照著, 所以先有咁多時裝車禍…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oala38發表於 2018-1-12 10:18 PM
  • #2
  • 老實說,有些時裝我真的不太懂。時裝是要天花龍鳳才叫時裝?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Art Month 2025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