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專訪】中國「弱傳媒」致評級溢價 任由抹黑或釀「三戰」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首次外訪的歐洲之行,被坊間稱為「抗中外交」取得突破,不單北約峰會公報首度將中國視為「系統性挑戰」,G7聯合聲明亦要求中國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另邊廂,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周四(1日)借百年慶典,以「頭破血流」警告外來勢力,全球老大老二針鋒相對似愈加升級。
對此,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接受《經濟通通訊社》專訪時就指,中國似有些過度沉迷於發展半導體等先進製造業,但若不著手改變傳媒影響力積弱的現狀,任由美國不停抹黑,將導致兩國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戰邊緣。
美強大新傳媒能力,支撐貨幣財策及軍事
說到全球頭號強國美國,軍事、金融、傳媒等實力可謂無遠弗屆。譚新強認為,對於三者之間的邏輯,傳統的看法是--強軍事實力支持強美元,繼而以金錢買起媒體影響力。但他直言,這個看法太古老,屬於過去的石油時代,而現在的因果關係正好調轉。
譚新強認為,美國軍事、金融、傳媒三大實力,應首推新媒體的影響力前所未見。
首先應推美國擁有前所未見的強大傳媒能力,以此支持起好危險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之後由於自由印鈔權,支持起超比例、不正常的軍事開支。他慨嘆,美國每年軍費開支高逾7000億美元,相比英國19世紀的「two-power standard」(即大英帝國海軍力量要保持相當於第二和第三位排名國家的總和以上),已等於排名其後的9個國家的軍費總和,可謂「窮兵黷武」。
美元未似古羅馬金幣越溝越淡因FANG
譚新強指,不計美國過去20年打了多場戰爭,花費數萬億美元,單看其一個F35戰機的武器系統,預算已高達1.7萬億美元。「1.7萬億美元是甚麼概念?中國經常被人批評的『一帶一路』倡議,至今都未到1.7萬億美元。」
他續稱,美國軍費狂燒銀紙,加上特朗普時期減稅兩萬億美元、拜登政府登峰造極赤字財政,本來是可能導致一如以前古羅馬帝國那樣,打仗太多、消耗太大,本幣「越溝越淡」,即是像當時古羅馬人發現所謂的金幣原來裏面沒有多少金,引發恐慌貶值,繼而出現超級通脹,「這種趨勢就是古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之一,但為何卻沒有在美國出現呢?歸根究柢就是美國現在新傳媒的影響力是全世界未見過的。」
Facebook近日市值突破萬億美元,而科技股巨擘FANG基本上全部都跟媒體有關。
他以Facebook近日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為例,指基本上FANG全部都跟媒體有關,Apple是硬件,Facebook、Netflix、Google全是新媒體。
政府負債率低惟評級遜美,推高借貸成本
譚新強強調,上述這些支持到如此極端的美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亦才可以支持到一個超比例的軍備。而反過來看,中國的真正弱點就是傳媒,之後才是金融。
「我見到有些人說中國不要理傳媒,這些是假的、虛的,我們要搞好高科技、軍事,有了力量才講soft power,但這是事倍功半,因為不單你的access to capital貴了好多,同時限制了你access to technology。」
譚新強指,中國似有些過度沉迷半導體,不改變傳媒這個最大弱點,將事倍功半。
他舉例稱,中國中央政府的負債率佔GDP比例只有約20%(去年底20.5%),全部政府負債率都是不到50%(去年底45.8%),而美國聯邦債務佔美國GDP的比例超過100%(約107%),但中國的信用評級卻低過美國,只有一個「A」,而美國獲穆迪評「AAA」、標普評「AA」。何解?因為評級機構「無理地」認為中國信用風險高,繼而借貸成本就高,評級溢價下用股本集資的成本亦高。
再看股市,標指的市盈率幾乎是恆指的兩倍,「相當於你每發一股,你的成本相當於雙倍以上於美國,你的(股票)要賤賣,他的(股票)就好昂貴賣出,所以這就是好實際的傷害。」
不應過度沉迷半導體,任由抹黑隨時出事
那麼,中國如何打造真正的傳媒影響力?譚新強指,中國最需要的是私人獨立媒體的崛起,以香港做出發點,成立有國際影響力、有承諾、有威信的傳媒平台,「這件事是刻不容緩」。
他引述哈佛大學冷戰問題專家Graham Allison所著《Destined for war(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一書表示,「修昔底斯陷阱」告訴我們,過去500年間16次崛起強權挑戰統治強權的例子,有12次都是以戰爭收場,只有4次避免,「當然現在有核武作為威懾,但好多時有擦槍走火。如果你再任由人抹黑香港、新疆、台灣,真的隨時會出事。」
「修昔底斯陷阱」指,過去500年間16次崛起強權挑戰統治強權的例子,有12次都是以戰爭收場。
他最後指,中國不應過度沉迷半導體、第三代晶片等,因即使是美國也無法做到晶片百分百自給自足。此外,他認為中國派人去執行太空探險任務有些「stupid」,而是應該由機械人執行。儘管中美太空競賽中,中國是以官方主導、科學為主,但美國似走向兩個極端,包括太空軍事化及民間百花齊放。總而言之,中美探索未來移民火星談何容易,而中國即使未來實現太空人成功登月,「也無非是證明自己比美國人遲了60年而已」。
撰文:俞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