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稅制改革 催化經濟增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月中再次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至2.9%及3%,是金融海嘯以來的低位。報告點出環球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日益加劇,全球化令世界各國難以獨善其身。
各國央行已紛紛推出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減息來提振經濟。以印度為例,當地央行已經減息4次,累積110個基點,但似乎成效不彰。
政策緩財赤問題
印度2020財年第一季(2019年4-6月)的GDP按年增長大跌到5%,降至六年以來的新低。有見貨幣政策未能獨撑經濟,政府決定進行稅改,9月20日宣布大幅將本土企業的實際所得稅率,由原先的34.9%大幅降低至25.2%,在10月1日以後成立的製造業公司,更可享受惠低至17%的實際稅率。據財政部估算,是次減稅將導致年度稅收減少約1.45萬億印度盧比(約204億美元)。
(iStock)
政府希望借擴張性財政政策推動經濟。印度長期存在雙赤,包括貿易和財政赤字問題,故政府以往一直嘗試遏止赤字擴大,並訂出財政赤字佔GDP比率上限3%的目標,但一直尚未達成;是次大幅減稅,無疑代表政府在短期內,決定捨棄控制赤字,而著重於加快經濟增速。
在中至長期而言,稅改有望刺激企業投資,進而刺激國民消費;但短期來說,重新吸引外資流入方是上策。據彭博報導,單在今年第二季,流出印度股票市場的外資達45億美元,投資者對印度經濟增速放緩的憂慮實在不容忽視。
因此,印度政府此番大刀闊斧地減稅,可稱得上對症下藥;不但有助提振本土企業盈利,又可重建外資信心。
美國 - 消費者信心降幅新低
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125.1,創下今年以來最大跌幅。經濟諮商會表示,此次降幅遠超預期,皆因美國經濟前景受中美貿易戰影響而變得黯淡。全球增長環境放緩,消費者支出是為經濟增長帶來緩衝的關鍵,因此數據被視為經濟走向低迷的預兆。
德國 - 商業景氣勝預期
9月IFO商業景氣指數升至94.6,勝前值及市場預期。近月經濟數據普遍疲軟,數據向好無疑為當地帶來喘息機會。但貿易緊張局勢、汽車業面臨挑戰與英國脫歐的影響仍在,當地經濟仍面對衰退危機。
巴西 - 消費者信心持續改善
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微升至89.7,連續兩個月擴張,但仍低於中性水平100。指數改善可歸因於近日政府採取的新措施,為工人提供額外現金,試圖刺激疲軟經濟。鑑於當地央行預計下月再度降息50個基點,消費者信心有望繼續復甦。
日本 - 服務業穩定發展
8月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3.3,高於前值,指數自16年10月以來一直高於50的盛衰分界線,反映整體服務業發展穩定。數據上升的主因是需求強勁。受貿易戰和即將上調的消費稅等因素影響,業界對未來一年服務業活動前景預期略為擔心。
台灣 - 工業生產勝預期
8月工業生產指數按年上升2.28%,與上月比較升幅有所回落,但仍優於市場預期,連續兩個月皆有增長。數據上升主要受惠於電子零組件業,部分廠商增加在台灣的製造定單,有利於廠商回流,有望刺激未來工業生產。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