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滙豐】滙控分拆議案AGM今表決 平保滙豐立場迥異添變數
滙控(00005)2023年股東周年大會將於周五(5日)倫敦時間上午11時正,即香港時間下午6時正舉行,當中最為人熱議的話題,便是有股東提出第17項和第18項決議案,分別是有關分拆以及策略檢討的決議案,贊成及反對雙方均各執一詞,反對一方認為分拆滙控亞洲業務將大大削弱滙控的國際業務模式,不利未來發展;而贊成一方則認為,分拆亞洲業務,能釋放當中的潛在價值,亦有助緩解地緣政治風險。
(資料圖片)
滙控突取消派息 小股東晴天霹靂
新冠疫情在2020年席捲全球,導致環球經濟衰退,而滙控在2020年4月1日宣布,接獲英倫銀行透過審慎監管局發出的書面通知,要求取消派發2019年第四次每股0.21美元股息,並停止派發2020年前三次的中期息,其後滙控股價一路下跌,直至2020年10月才開始反彈。
在本港股市一直流傳「聖誕鐘,買滙豐」的說法,因滙豐作為傳統大藍籌,在股息方面亦有不錯回報,其本地大銀行的角色亦一直受市民所熟悉,故滙豐在香港股民中一直也受到追捧,不少股民也會把部分資產投資在滙豐身上,藉著派息來養老。
小股東團體倡分拆滙控亞洲業務
不過,滙豐突如其來宣布取消派息,使不少股民大失所望,有小股東組成團體要求滙控分拆亞洲業務,釋放當中的潛在價值,有利集團的市值和派息策略,長遠亦能讓集團避免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並指其亞洲業務貢獻的利潤,都被用作補貼歐美市場,損害股東利益之餘,亦阻礙了集團的長遠發展。
其後更有股東組織「分拆滙控關注組」股東在2023年股東周年大會上提出第17項和第18項決議案,分別是有關分拆以及策略檢討的決議案,引來各方熱議,滙控管理層更在出席香港股東之非正式會議時呼籲股東就上述兩項議案投反對票。
平保資管支持兩議案 倡由分拆改為戰略重組
至於滙控主要股東平保(02318)則力促分拆等兩項議案。平保旗下平安資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勇表示,留意到有維權股東提出第17和18項決議案,經仔細研究,原則上支持這兩項議案,希望滙控以開放的態度聽取、研究股東意見,並建議滙控將原來的分拆方案,調整為戰略重組方案。
黃勇認為,戰略重組方案完全可以解決滙控的顧慮,包括但不限於環球價值、營運成本、法律障礙等問題。無論是哪個方案,都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滙豐仍是總部在亞洲的上市銀行的控股股東,以維持全球業務線的協同效應;第二,都將為滙豐股東帶來巨大收益,包括釋放價值、減少資本要求、提升長期效率、緩解地緣政治風險和重新定位競爭局勢。
他又指,滙豐誇大重組成本和風險,結構性重組方案會產生一些增量成本,但認為應該以開放的態度權衡這些成本與收益。對於滙控管理層曾稱分拆亞洲須建立約400億美元的MREL債,再融資成本約為數十億美元,他認為,再融資成本是極端情況,原本集團的MREL債將於未來兩至三年內到期,若金管局能給予滙豐亞洲過渡期或寬限期,將極大減少甚至避免MREL的再融資成本。
黃勇又提到,平保對滙控在5個方面感擔憂,包括擔心加息周期將完,滙控業績利好因素可能到尾聲,又指滙控和滙豐亞洲業績大幅落後同業,管理層對RoTE及成本目標不及同業進取。此外,滙控管理層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關鍵業務模式面臨的挑戰,包括本地化能力偏弱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並指集團將滙豐亞洲的分紅與所需資本,用以支持回報相對較低的非亞洲業務。
滙控反對分拆 憂損害股東價值
滙控其後發聲明表示,去年和今年與平保進行了廣泛的高層接觸,包括集團主席、行政總裁等進行了約20次會議,但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稱平安建議對滙控亞太區業務進行結構性改革,將大大削弱滙控的國際業務模式,導致收益、回報、股息和股東價值受到實質性蠶蝕,滙控不能夠支持或向股東推薦平安的提議。
滙控表示,以開放的態度,評估改變亞太區業務結構的選項,過程中仔細研究由第三方提出針對財務、法律及會計方面的分析及建議。滙豐已經充分考慮各選項的利弊,而相關結論亦多次透過會面和書面,跟平保討論。滙控與平保多次的溝通當中,體會到雙方就多個事項上和而不同。
滙控又稱,集團致力於確保股東分享業績改善帶來的好處。已將今明兩年派息率定為50%,並有信心每股股息可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滙控亦將考慮在2024年派發每股21美仙的特別股息,但仍有待完成出售加拿大業務後方能落實。
挪威主權基金投資者承諾在股東會支持滙控
另外,有消息指滙控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在最近數周與主要股東就此作討論,包括挪威主權基金的投資者承諾在股東會支持滙控,其他主要股東則關注分拆滙控會否影響其業務經營,如美元結算及貨幣業務。其他主要股東包括貝萊德(Black Rock)及道富銀行(State Street Corp)則拒絕作出評論。
股東顧問Glass Lewis建議滙豐控股投資者反對呂宇健(Ken Lui)的香港小股東團體提出的兩項提議,稱分拆滙豐和修改股息政策的要求「不符合股東利益」。
撰文:經濟通採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