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展望-疫後重生】武漢封城打響抗疫戰 首季GDP罕見萎縮
2020年即將在新冠疫情的擾攘中過去,這一年,注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爆發,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封城抗疫,項目停滯,工廠停產,企業停工,全世界除了病毒橫行,彷彿都停了下來,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
今年初武漢史無前例封城,昔日繁華的街道變得冷冷清清。(互聯網圖片)
武漢封城 傳統行業重創
湖北武漢自1月23日起史無前例封城抗疫,歷時79日後,直到4月8月才解封。3月起,新冠肺炎開始在全世界大流行,出入中國國境亦近乎封鎖。
疫情衝擊之下,今年首季GDP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紀錄以來首次負增長。中國首季出口亦同比下降6.4%,貿易順差瀉逾八成,首季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雙位數大瀉,降幅驚人。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兩會首次推遲至5月召開,沒有提及今年經濟增速量化指標,為2002年以來首次;赤字率目標則由常規3%左右上調至3.6%以上,更決定發放1萬億元人民幣抗疫特別國債。
國內旅遊業一度被嚴重打擊,北京熱門景點長城直至本月仍不見熱鬧。(黃燕明攝)
疫後催生在線辦公等新業態
保民生、穩就業成為重中之中的首要目標。不過,航空業、旅遊酒店業、零售業、餐飲業等傳統行業飽受疫情肆虐,大眾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一直沒有出現,只迎來了「恢復性消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在山東煙台考察時稱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霎時帶火了地攤經濟,不過,地攤經濟非常考驗管理者功力,並不適合所有城巿。與此同時,網上購物、直播帶貨這些新業態火熱,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新興需求旺盛,中國多個城巿派發消費券助力線下內需恢復,加上歐美市場苦戰疫情,催生了對中國製造防護裝置及居家工作設備的需求,中國出口貨量上升,中國經濟三季度開始由負轉正。
中美關係惡化 貿易總額仍升
中美博弈依然貫穿全年。年初,中美貿易戰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暫時停火。但受疫情影響,中國至今購買的美國農產品數量遠少於原定目標。7月,中美互關使館,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關閉,驅逐對方的外交官;華為芯片被斷供、TikTok美國資產強售仍在談判,中美關係再陷「水深火熱」。
不過,中美之間貿易卻呈現逆勢增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首11月中美貿易總值3.65萬億元,增長6.9%,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2.6%。中美第二階段協議遙遙無期,但中國強調將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11月中國、日本、韓國等15國簽RCEP或將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機遇。
撰文: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
etnet App
精明外匯買賣三招「睇圖-比較匯率預設提示」
立即下載
etnet財經.生活App
iOS/Android: https://bit.ly/2UNb3QN
Huawei: https://bit.ly/33So8LS
強化版MQ
iOS/Android: https://bit.ly/3ljjA98
Huawei: https://bit.ly/3hVRU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