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寫】「定時定點」收垃圾 居民需時適應 企業力尋商機
最近在下班高峰時段,上海街頭多了不少行色匆匆的路人,他們不是趕回家做飯,而是要趕回家扔垃圾。
路邊隨處可見的宣傳單張,時刻提醒居民要將垃圾正確分類(林雯婕攝)
自從上海開始試行「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後,只有每天上午7時至10時,晚上5時至8時居民可以前往指定的垃圾房投放垃圾,其他時間垃圾房一律關閉。上班族如果早上趕不及扔垃圾,就要在晚上8點前趕回家扔,否則在這悶熱的夏天,無處安放的垃圾又要陪你度過一天。
上海為何要開始試行垃圾分類的呢?事緣去年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視察時說道,「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於是上海大受鼓舞,雷厲風行,兩個月內就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宣告從今年7月1日起,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
其實早在2000年,國家就確定了8個垃圾分類的試點城市,但當時垃圾分類的措施就是在路邊增加「可回收」垃圾箱,並無實質性的措施。此次垃圾強制分類規定的出台,是上海首次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更受到中國其他城市的關注。
網上許多評論認為,如果連居民素質最高的魔都做不好垃圾分類,那麼中國的垃圾處理水平可能只會原地踏步,而中國人就必須繼續坐享垃圾圍城,承擔垃圾焚燒致癌率難以有效控制的後果。
居民需時受「教育」 避免200元罰款
造好垃圾分類能夠回收大量資源、保護環境,小記當然義不容辭地相應號召,在家中準備了四個垃圾桶,分別放乾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直到真正實行起來的那一刻,小記卻感到有點手足無措。
首先是每天在家要做垃圾分類會佔用大量時間,因為許多垃圾不知如何分類需要上網查詢;而且在分類開始後,家中垃圾袋用量猛增,無形中又添加了不少塑料垃圾;垃圾站的伯伯工作負擔不斷加重,為了確保每家每戶的垃圾都扔得正確,他們要打開每個垃圾袋檢查,對沒有做到分類的家庭,給予「教育引導」。垃圾分類姑且令年輕人摸不著頭腦,更不用說老年人了。在小記租住的屋苑內,總有老人家一臉茫然地在垃圾房接受「教育」,而這種「教育」到7月1日以後,就會變成高達200元人民幣的罰款。
原本位於居民住宅樓下的垃圾桶已經全部撤除,居民需前往指定垃圾站投放垃圾。垃圾站的工作人員會時刻監督著居民投放的垃圾(林雯婕攝)
不僅垃圾投放要遵守相關規定,整個收集、運輸、處置等環節也將全部納入執法檢查範圍,這一點是否執行到位,或將成為上海垃圾分類政策成功的關鍵,因為相比前端的分類,後端的處理更為重要。《條例》對生活垃圾處置單位未按要求分類處置的,最高可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情節嚴重的可吊銷經營服務許可證。
垃圾分類似乎讓生活變得更加麻煩,人們在網上的抱怨此起彼伏;在垃圾房關閉時段,有不少人「偷扔」垃圾,有時還會看到路邊的公共垃圾桶里出現不少家庭垃圾袋,可見上有政策下也有對策。為了給民眾更多時間適應垃圾分類,上海城管執法系統近日透露,垃圾分類新規不以處罰為目的,而以教育引導為主的立法本意。看來在政策執行上或許會有些鬆動,畢竟對一個從未做過垃圾分類的城市來說,要做到人人願分、人人會分需要一定的時間。
垃圾分類為環保、互聯網公司帶來新商機
比起積極性不太高的市民,不少環保企業和互聯網公司則積極對接垃圾分類。有的公司推出垃圾回收APP,只要網上預約就有專人上門回收垃圾;有的推出智能化垃圾桶,會以積分獎勵前來投放可回收物的居民,積分到一定程度可以兌獎;有的提供代扔垃圾服務,只要每天將垃圾袋放在門口,就有人自動幫忙分類清理。
中金公司日前發布的報告提到,垃圾分類政策力度提升,將令分類環衛裝備及服務、濕垃圾處理、以及生活垃圾焚燒和再生資源回收相關企業直接受益。目前中國家庭廚餘濕垃圾佔垃圾總量52%以上,垃圾分類全面推行後,濕垃圾單獨處置市場將顯著爆發,僅新增設備購置及裝置建設空間就約1600億元人民幣。
反觀同樣受到「垃圾圍城」困擾的香港,政府也在不斷嘗試推出新的鼓勵性政策,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不知像上海這樣強制性的垃圾分類政策,是否真的能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呢?
撰文:駐滬記者林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