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2023Text: 喬遠 (文章轉載自藝術當下)
坂本龍一:不斷創新的電子音樂先驅,奏出自己輓歌的動人演繹
4月2日,日本傳媒報道,國際知名的音樂大師坂本龍一已於3月28日逝世,享壽71歲。他於2014年和2020年先後患上咽喉癌及大腸癌,多年來一直與病魔搏鬥,到去年底在以預錄形式播出的網上音樂會上,他就說過這可能是自己的最後一次表演。因此,他去世的消息並不令樂迷意外,但還是教人感到惋惜。
坂本所屬的電子樂團Yellow Magic Orchestra(簡稱YMO)於1978年組成,未幾走紅日本,在國際間也頗有名氣,不過香港樂迷對他有較深認識,相信大多源於他參演了大島渚導演、David Bowie主演的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1983年),並且為該片配樂。他其後參與過多部名片的配樂工作(詳見下文),跟香港電影也有淵源,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2020年)的配樂就是他晚年的作品。
1952年,坂本出生於東京市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出版社編輯,母親任職帽子設計師。由於他就讀的幼稚園有鋼琴課,所以坂本3歲已開始學習彈琴,並且在唸書時期一直練習下去,同時也學習作曲。不過,當時他並不對音樂有狂熱興趣,只視作「並無不可」的活動。
青少年時代的坂本不是好學生,經常缺課,練琴也不勤力。他經常到新宿的爵士樂咖啡館流連,結識女孩子,要不然就去參加遊行示威,甚至曾在就讀的新宿高等學校帶領罷課活動,用障礙物封鎖校園,可算是憤怒青年。
1970年,坂本進入了東京藝術大學,修讀音樂。他當時仍沒有認真想過要成為音樂家,只是覺得音樂是「很酷」的學科而已。他的碩士學位主修民族音樂學,讓他有機會接觸到世界各地的音樂,加上他自小所受的薰陶,因此到畢業時他已建立起極為廣泛多元的音樂口味:西方流行樂、日本式爵士樂、非洲和東亞的民族音樂(特別是沖繩音樂)、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拉威爾(Maurice Ravel)和穆索爾斯基(Petrovich Mussorgsky),以至當代的前衛古典音樂作曲家John Cage和Karlheinz Stockhausen。而坂本最推崇備至的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Claude Debussy)。19世紀的調性音樂在德布西手中,演變成為複雜而曖昩的和聲,其中又往往借用了爪哇甘美朗音樂(Javanese gamelan)的形式,包括五聲音階。曾與坂本合作的音樂家David Toop認為,有一派理論指我們已不需重視20世紀的音樂是否「真實」,應將之視為流動而不純粹的事物,德布西正是這理論最重要的實踐者。坂本在後來的某些個人唱片,例如《Neo Geo》(1987年)、《Beauty》(1989年)和《Sweet Revenge》(1994年)等,也用自己的方式演繹了這個意念。
坂本唸大學時經常打散工,包括作鋼琴伴奏。他因而結識了低音結他手細野晴臣,應對方邀請,加入了YMO,負責鍵琴和電子樂器(這有賴東京藝術大學備有當年罕見的電子音樂器材,坂本因而學懂彈奏);樂隊另一成員是鼓手兼主唱高橋幸宏(不幸也剛於今年1月逝世)。當時細野和高橋均已有多年參與職業樂隊和灌錄唱片的經驗,坂本的經驗相對稍淺。他們決心要創作出具有日本特色的電子音樂。據坂本後來說,他們很討厭日本樂手徹底模仿歐美音樂的風格,因此想做完全是日本原創的東西。
電子音樂除了搖滾樂常用的電結他、低音結他和鼓之外,更著重使用當時剛發明不久的電子器材,包括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採樣器(sampler)、音序器(sequencer)和鼓機(drum machine),以至電腦和數碼錄音科技。相較傳統樂器,電子器材製造出的古怪聲響,給人較為冰冷、人工化和科技化的味道,但最初卻無疑令樂迷耳目一新。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電子音樂尚未成為熱潮,國際間玩這類型音樂較為著名的只有兩個德國組合Can和Kraftwerk,在日本也有先行者如富田勳等,但卻較少為人認識。
YMO在1978年推出第一張唱片《Yellow Magic Orchestra》,於日本和美國均打上了暢銷唱片榜,樂隊更獲邀到洛杉磯演出。比較上述的德國組合,YMO的音樂沒有那麼冷峻和實驗性,但卻更有嬉戲玩樂的味道,有些樂曲可供跳舞,迎合當時剛興起的disco熱潮,另一些又類似電子遊戲機的音效(《Yellow Magic Orchestra》唱片中有一首歌開宗明義叫〈Computer Game〉),令樂迷覺得新鮮有趣。那其實正好反映70年代末期的日本:二次大戰戰敗,經歷極度艱苦的日子後,經濟高速起飛,社會變得富庶甚或紙醉金迷,隨著外資進入的西方文化與日本傳統文化激烈碰撞,既有矛盾,也有融合,而東京好像就是走向未來的先鋒。所以,新穎、東西合璧而又雅俗共賞的YMO能成為當時日本音樂的代表,絕非偶然。
YMO在1978至1983年間共推出7張錄音室唱片(1993年短暫重組時推出過另外一張),風格大致相近,也同樣甚受歡迎,不過樂隊不時在其中加入新元素,包括西方所謂「異國風情音樂」(exotica)、中國文革時期的音樂,以及使用最新出品的電子器材。樂隊的第二張唱片《Solid State Survivor》(1979年)獲得第22屆「日本唱片大獎」的「最佳唱片獎」,並且是《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2020年選出的「歷來500張最偉大唱片」之一。YMO對於其後一度成為音樂主流的synth-pop影響深遠,樂評人Jason Ankeny在AllMusic網站的〈電子音樂入門〉一文中,形容YMO「是電子音樂文化的開創者,地位僅次於Kraftwerk」。
跟絕大部分樂隊不同,YMO各成員在樂隊活躍期間均不斷推出個人唱片,可算是雙線發展。坂本極為多產,曾推出個人錄音室唱片24張、現場演奏唱片11張、電影配樂唱片49張,並且有與他人合作(不包括YMO)的唱片或歌曲計劃約30項。雖然同樣以電子音樂為主,他的個人作品刻意走與YMO截然不同的路線,同時風格多變,既有重塑日本傳統音樂的作品,也有不少歌曲屬於簡約主義(minimalism,或稱極簡主義)風格,有些作品甚至以水聲、鐵管聲等天然聲響作為「音樂」。
坂本的電影配樂或許更受樂迷歡迎。《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其實是他的首作,風格是他擅長的東西融合,旋律簡單,雖然有點重複,卻更能配合劇情所需的氣氛。同時,由於故事以印尼為背景,坂本也有取材上文提及的甘美朗音樂。電影的主題曲《Forbidden Colours》由英國樂隊Japan 主音歌手David Sylvian填詞和主唱,成為坂本最為人熟悉的歌曲。
他另一部著名的電影配樂作品是貝托魯奇導演的《末代皇帝溥儀》(The Last Emperor,1987年)。該片有三位配樂師,坂本只負責其中一部分音樂。這一次同樣是糅合東方與西方的音樂,但遠比《戰》片的複雜,用上的是中國傳統樂器與西方管弦樂,營造出沉重的歷史感,由此可見坂本對不同類型音樂有非凡的駕馭能力。他的配樂作品獲獎無數,包括《末》片奪得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原創配樂獎」。
坂本一生的音樂創作不斷突破框框,對於開創電子音樂更是影響深遠。為作悼念,筆者建議大家找他晚年的唱片《Playing the Piano 12122020》一聽。唱片是他在2020年的網上演奏會的現場錄音,以鋼琴獨奏重新演繹自己多首經典作品,編排簡單,但卻動人,彷彿在訴說最後的心聲,或許可視為他為自己彈奏的輓歌。
Source: 藝術當下 , https://www.artforgoodlife.org/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