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1/04/2017

終身年金的優點與困難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在上周一公布了一個「終身年金計劃」,希望能對香港的退休保障有所貢獻。這個年金計劃有優點也有不少技術性的困難,是否有足夠的可持續性,要看能否化解這些困難。分析這個年金,起碼可有三個不同難度的層次。

 

 

  最簡單或最基本的層次是要明白這年金其實是一種保險制度。按照按揭證券公司對產品的描述,65歲的男性付出100萬,可享有3%至4%的內部回報率,若回報率是3%,每月可領回約5,000元,直至逝世為止;若回報率是4%,每月可得5,800元。若是女性,每月所得會低一點,因為她們的平均壽命較長。投保者若是早逝,其受益人可承繼部分保金,但公司不會付出超過105萬元,亦即付出100萬,可保證起碼得回105萬。

 

  退休長者有一個很合理的顧慮,便是不太確定自己壽命有多長,在消費的時候,會擔心若是用得太多,未去世已花費一切積蓄,豈不糟糕?但若用得太克己,逝世時還剩下一大筆,雖可留給兒女,但總也是錢財未盡其用。有了終身年金制後,現在先付上一筆,便可明確的知道在有生之年每月都有固定數額的錢可領,花錢消費時便有所依據了。此種確定性背後也是一種賭博,某人若短命,領不了多少天的錢便一命嗚呼,豈不吃虧?雖說按揭公司肯對仍生存的受益人繼續發放保金,但付出了100萬後,十年八載或甚至是二十多年後才最多拿回105萬元,當然遠遠達不到內部回報率3%至4%了。

 

  至於按揭公司每月發放多少錢,是要根據投保者平均有多少剩餘的預期壽命及投資的回報率來計算。按照年金所公布的參考例子,它是假設了65歲的男性大約平均有21至23歲的剩餘壽命。

 

健壽者投資年金最著數

 

  上述的分析與計算容易得很,找個懂經濟或精算的人都隨便可做得到。但若我們把分析的難度提高一個層次,立可發現當中隱藏了一些問題,此問題名為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是經濟101的學問。

 

  先把我們放在一個65歲投保者的位置看此問題。我們不確切知道自己尚有多少陽壽可待,但也不是一無所知。某人若知道自己(或甚至配偶)都身患絕症,沒幾天可活了,他還會付出這100萬買年金嗎?另一種人在驗過身後發現自己龍精虎猛,隱疾全無,父母又都長命百歲,以基因及生活健康作基礎,可判斷自己可活得比常人更長一點,此種年金自然買得過。

 

  由此可知,買年金者多是健康長命之人,老弱殘兵不會如此輸蝕也。但若如此,年金公司便要發放出更長時間的保金,而它最初制定每月保金額時,是以社會中人的平均壽命來計算的,來參加計劃的人卻都是長壽之人,公司如何撑得住?若沒法擴大投資收入,便惟有削減每月付出的保金了。但一旦這樣做,便會有更多的人認為此計劃無甚著數,他們便走了。剩下來的,是平均壽命更長的人,因為他們才能在每月較低收益的情況下仍有利可圖。這些長命百歲的人會把按證公司逼得更慘,使他們又再減少保金。惡性循環出現,最後沒甚麼人肯買此年金。這便解釋了為甚麼香港沒有多少多保險公司肯做終身年金(固定限期而不是終身的倒有不少例子)。

 

提高最低擔保額助吸客

 

  若把分析層次又再往上提一級,我們又未必需要如此悲觀,以為年金制度一定崩潰。最簡單方法是強制所有退休人士都參加年金,那麼以上的逆向選擇便不會發生,長壽或短命的都要參加,拉上補下,公司收支可平衡。但顯然此方法政治上不易推行。

 

  另一種方法是寄望於大多數人對可活多久仍存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倘若如此,年金因可以減少長者面對不確定前景的彷徨感,可能吸引得住一些預期壽命較短,因而認為年金在投資角度不太理想的人。年金有了基本擁躉後,可能抵銷得住逆向選擇的威力。若是這仍不夠,付出100萬可保證拿回105萬或以上,也有一些吸引力,再不夠的話,最低擔保可提高至超過105萬,有助穩定。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風水蔣知識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